探讨肠内计划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耐受性

探讨肠内计划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耐受性

ID:13566384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3

探讨肠内计划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耐受性_第1页
探讨肠内计划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耐受性_第2页
探讨肠内计划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耐受性_第3页
探讨肠内计划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耐受性_第4页
探讨肠内计划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耐受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肠内计划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耐受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肠内计划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术后耐受性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EN)的可性行、安全性,并与术后早期全长外营养支持(TPN)对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以及急性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38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TPN组(20例)和EEN(18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过程等具有可比较性,术后接受等热量、等氮的营养支持。临床观察安全性指标(包括生命体征、耐受性情况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营养相关费用等。所有患者在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第8d分别测定营养指标、免疫指标以及急性炎症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无死亡,

2、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TPN组患者出现3例腹胀,2例出现轻度腹泻,EEN组未出现营养相关并发症。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5%。TPN组住院费用和时间要高于EEN组。结论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安全可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关键词:食管癌、肠内计划营养、耐受性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国内消化道肿瘤死亡率中仅次于胃癌[1]。手术治疗是食管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大多数患者在术前存在吞咽困难,影响正常进食,因此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将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①增加了手术的危险

3、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其中包括创伤愈合缓慢,因低蛋白血症降低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对失血的耐受能力,影响术后伤口愈合,增加吻合口瘘的风险。②免疫应答能力受损,感染性并发症与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增高:在严重应激时,容易导致多器官障碍的发生。③对呼吸系统常有严重影响。由此引起的高分解代谢不仅加重了营养不良,还可引起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和急性炎症损伤,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营养支持的方式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传统观念任务胃肠道手术后通常应禁食至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这一过程通常为1w左右。虽然经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但禁食或肠外营养应用时间过长所导致的肠粘膜绒毛萎缩

4、、屏障功能损害、细菌或毒素移位、导管相关感染和代谢紊乱并发症增加以及费用品贵是其不可避免的缺陷。随着对肠功能的再认识,尤其是肠道粘膜屏障、细菌移位及肠道是全身应激反应的一个中心器官等概念的确立,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有以下优点:①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促进肠粘膜细胞的增生、修复,维护肠粘膜屏障,减少肠原性感染的发生;②肠内营养刺激消化液和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胃肠蠕动,增加内脏血流,使代谢更符合生理过程,减少了肝胆并发症的发生率;③有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更有利于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减少住院时间;④肠内营养操作简单,价

5、格相对较低,容易护理,可在加中进行较长期的营养支持。  目前对术后肠内营养何时开始应用为最佳时机尚无统一认识。肠内营养的可行性主要决定于小肠是否具有吸收各种营养素的功能,故术后只要胃肠道功能许可而又可耐受时,均可考虑早期肠内养支持。现代胃肠动力学研究认为,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判断标准应取决于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波的出现。有研究报道手术后6h后即可测得小肠运动,目前大多数数学者认为术后6~48h内应予肠内营养支持。由于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对肠道的解剖和功能影响都较小,因此在理论上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报道认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能

6、明显降低患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且这些研究大多是集中在针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术后患者,包括食管癌、胃癌、胰头癌、直结肠癌和其他病种的患者,完全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报道并不多。  本研究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并与术后早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指标、免疫指标以及急性炎症反应的指标的影响进行比较,为食管癌术后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2011年0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食管癌并可行根治性切除38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40~70岁,其中男20例,女性

7、18例,方式为:经颈、右胸、腹三切口食管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术后第1d随机分为全肠营养组19例和早期肠内营养组19例。所有患者年龄、性别、术前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无明显差异,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术后治疗策略相同,研究期间无其他干扰本研究的药物治疗。见表1。  有下列情况之一患者排除为本研究对象:急诊手术、术前严重营养不良、伴有免疫或代谢疾病史、术前6个月内接受免疫治疗、术前接受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伴有严重心肺疾病史、肝肾疾病史、伴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