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ID:1356778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_第1页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_第2页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_第3页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_第4页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因素,笔者综合提出旨在改进和增强实效性的措施,着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强化高职生自我教育,提高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等力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积极方面  从整体上观察,他们思想比较活跃,自我意识强,依赖性较小,在日常生活中,乐于交往,富于情感,大多数高职学生在文娱活动中有较好表现。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平等性增强了高职学生的成才欲望,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为他

2、们提供了就业渠道,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无情的优胜劣汰,使他们感到肩上的压力更大了,从而使他们更能自觉地刻苦学习。  (二)、消极方面  高职学生生源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使得他们不仅在知识、能力方面表现较大的差异,也使他们在思想、认识等方面呈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反映出个性特点。首先、部分高职生思想道德修养较差,理想信念淡薄,信仰缺失,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生活目标不明确,思想颓废,不思进取。其次、部分高职生学习意志力薄弱,厌学情绪严重。随着高职院校的连续扩招,进入高职院校几乎无门槛可言。近几年笔者所在学院

3、招生为例,高职生进校的高考成绩大部分在300分左右,可见他们的学习基础是相当薄弱的。  二、影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学校教育管理因素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学校承担的是艰巨的教育任务,时代的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一些高职院校的扩张,盲目重视扩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实训器材的采购、重视学院专业精品课建设,而忽视了学校重要的育人功能。例如一部分高职院校是从原来的中专升格而来,或是从成人院校转型而来,有很多教师缺乏对高职教育的了解;同时部分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工资等待遇问题对学生教育缺乏耐心,使得高职

4、院校在育人教育上存在欠缺。  (二)、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同时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很多高职学生思想形成过程中无形的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在父母及长辈的训导和熏陶下基本形成,对学生的思想已经产生了定势,有可喜的一部分,但由于部分学生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学生过分娇惯,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自理能力,不能有效适应大学生活,使学生在思想中总是想依赖家庭、依赖父母。此外,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结构缺损例如父母离异、去世等导致学生出现性格孤僻、冷漠,不善于与人交

5、往,出现性格缺陷等。所以,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思想或心理,这也可以说是对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难题。  (三)、学生自身的因素  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因此每个学生在智商、情商都是有差异的,其兴趣、爱好、理想、性格等也各不相同。但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特征,总是在进行思想教育时采用“一刀切”、“灌输”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出现抵触情绪。  三、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举措  (一)、努力创

6、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首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校园为舞台和依托,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向上的、富于创新精神的、吸引力强的学术、科技、艺术、体育、社团活动,既可以使单调的学习生活得以调剂,消除疲劳、松弛情绪、解除苦闷,又可以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比如我校每年11月份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三月份的雷锋月,还有年终社团评比活动等等,都充分利用了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活动,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反响强烈,教育效果也很不错。

7、  其次以心理咨询为载体。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效应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保证学生健康的成长的需要。目前,在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忧郁、焦虑、自我中心的心理症状较明显。高职院校要依托心理咨询这个载体,从观念、内容、方法手段、管理体制、组织机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不断创新,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优势互补。  最后以互联网络平台为载体。目前18―24岁的用户在我国互联网用户中占39.1%,是规模最大的用户群体,而大学生与因特网的关系更为密切,97.5%的学生有过上网经历,其中42.6

8、%的人甚至自认为是网虫。互联网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而且影响到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网络文化在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和冲击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育人环境、新的教育手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