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再反思

对“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再反思

ID:13570350

大小:9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3

对“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再反思_第1页
对“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再反思_第2页
对“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再反思_第3页
对“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再反思_第4页
对“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再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再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再反思孙玉杰安徽亳州风华中学13856726679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2006年发表了两篇长文《理性思考中国改革》[1]和《再理性思考中国改革》[2]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至今日,百度搜索相关结果约19,100个,网上论点各异,对此文,也如张文所说“情绪发泄多于理性思考,直觉判断压过逻辑分析”。中华工商时报认为“关于中国改革的约束条件的论述是全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张维迎教授的理性价值所在”[3];梁发芾认为张维迎的补偿论是双重标准,因为“无视政治决策中的利益影响而空谈理性,只能说是书生的理想;而如果一方面承认官员可以用既得利益进行讨价还价,

2、却要求百姓用理性态度对此进行补偿,则此种说词,到底基于什么逻辑,很难理解”[4];面对争议甚至有人认为张维迎到底是“主流”还是“异端”[5];蒲宇飞发出了“是否一定要赎买利益集团”的疑问,主张“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利益补偿,主要是花钱买制度、买规范、买监督,花钱约束政府的攫取之手”[6];针对张维迎的有些观点受到批评,傅勇支持张维迎。认为“经济学家讲理性何错之有?”,“我们必须用这样的理性思考来指导我们的改革进程”[7];许有伦否定了张维迎的“国有企业改革常常只能由地方政府偷偷摸摸地进行,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反倒没有办法避免”的观点,同时,许有伦鲜明地批判了张维迎许多主

3、张[8];李北方反驳了张维迎的“改革官员补偿论”,认为“在1990年代以来的改革进程中,官员阶层表现出来的典型特点是‘不落空’14,即每一次改革的转折都能成为他们实现个人利益或集团利益的契机”[9];陈朝晖从法的价值视觉肯定了张维迎的“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观点,但是,认为张忽略了“正义和法治是最高原则”[10]。对中国改革的思考还在继续,本文以张维迎的《市场的逻辑》中“理性思考中国改革[11]”为文本,就文中的某些观点,与张维迎教授商榷,再反思中国改革。一理性思考:“向前看”更要“向后看”在《理性思考中国改革》中,张维迎教授认为“理性思考,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

4、容,……第四,理性思考要求我们实施一项变革政策时,必须本着‘向前看’的精神,……而不是向后看,纠缠于历史旧帐”[12]。张维迎作为一位学者对历史的态度与政治家对历史态度一样[13],即“向前看”。中国历史的书写是既复杂又敏感的事情,不要说建国后的历史书写是这样,就是一八四0年以后的近代历史,也被某种固有的政治观点所垄断,袁伟时先生2006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14]一文,受到上纲上线式批判(详见[15])。其实袁先生的想要表达的“现代化”观点,是早在一九三八年近代著名学者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就提出的“近代化”的命题,即“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

5、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16]”。蒋廷黻先生的观点从提出至今一直受到所谓主流观点的抨击[17],而对建国后历史编写更是坚持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领导讲话的原则[18]。但是,“14后来经过修改通过的正式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并未完全遵循大多数与会者的意见,而主要决定于当时主持起草的胡乔木和中央领导人的意见”[19]。还在指导我们的历史编写,经过30多的发展,我们对许多历史问题的研究

6、与看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建国后的历史讨论仍然有许多问题禁区,使我们不能对历史上的有关问题进行公开、公正地讨论。正如清华大学教授李楯说,“党史上已经不新的史实在公众看来还是很新鲜,很多人对于党史的了解还停留在初中阶段。这个问题不解决,永远把人民看成小孩子,给人民看(经过修饰的)教科书,不认错,中国就没有前途。[20]”可见,历史上的问题,没有或者不让搞清楚,不仅影响到当下,而且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因为“我们还缺少对自己的历史的了解,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一直被某种修饰的历史所遮蔽,我们不能客观地看清楚自己的过去,当然不能理性地处理当下,以及走向未来。所

7、谓尊重历史,反思历史,其要义就在这里,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真实研究,才能发现现实社会运作的真相。我们才能不在某个相同的地方犯下同样的错误”[21]。李锐老先生也说过“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科学历史观。从战争年代到执政以后,从理论到实践反思‘专制体制’的过程及其后果,这仍是我们尚未完成的一项巨大任务”[22]。在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今天,不仅要“向前看”,更要“向后看”,没有科学、理性地“向后看”,就不会有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二再思考中国改革的三个约束条件在《理性思考中国改革》中,有的论述认为“关14于中国改革的约束条件的论述是全文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张维迎教授的理性价值所在

8、[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