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排课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高校排课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ID:13575852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3

高校排课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_第1页
高校排课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_第2页
高校排课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_第3页
高校排课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_第4页
高校排课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排课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排课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摘要]排课是高校教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排课问题的实质就是教师、教室、上课时间、课程以及上课地点这五大要素之间的最佳排列组合。排课系统除了规范了排课管理的工作流程外,还具有为教学管理提供辅助决策的功能,促进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适应当今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需求分析排课问题排课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9-0104-02  排课是高校教务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是维持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环节。目前,随着教学信息化以及校园网的普及,

2、大部分高校已采用计算机软件排课系统替代人工排课,但由于排课问题的复杂性和软件系统的不完善,在处理具体排课问题时,计算机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仍存在部分情况需要人工手动解决。因此,创建全智能化的排课系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程项目。  本文以本校的排课问题为例,就学期课程表计算机排课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  一、排课系统的综合需求  (一)排课问题的描述  排课问题是典型的组合优化和不确定性调度问题,它是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将听课对象及授课教师按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期开课进行人性化的合理编排。[1]20世纪70年代,S.Eveo等曾论证排课问题属NP完全类

3、问题。[2]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对排课问题的研究仍然非常活跃。AiabindaTripathy的工作是针对以“人”为单位进行课表编排的,他运用拉格朗日松弛法和分支定界技术求解,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为了减少变量的个数,人为造成科目间的冲突。[3]  (二)排课问题的常用解决方法  在排课问题的研究中,图论是起初被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方法。曾经有科学家研究出一种启发式的图着色方法,但由于图着色技术本身就是一个NP完全问题,所以对解决该问题帮助不大。后来有科学家为解决排课问题,将其转化为整数规划问题来处理,但实际上此方法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是不可行的。在各地科学家的努力探索过

4、程中,出现了用启发式函数来解决排课问题的相关文章,但由于排课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出现相关约束条件的多样性,使得这条途径变得不可行。[4]  (三)排课目标及约束条件  排课目标:全校周课程表在任意一时间段“教师―班级”、“时间―教室”不冲突。要实现排课目标,排课必须考虑以下三方面的约束条件。  1.硬约束条件(必须满足的条件):(1)同一时间,一个教室不能同时上一门以上的课程;(2)同一时间,一个教师不能同时上一门以上的课程;(3)同一班级,不能同时上一门以上的课程;(4)一个教室上课的人数,不能超过教室的容量;(5)对于需要实验设备的课程,教室需要有相应的配套设备。 

5、 2.软约束条件(可满足也可不完全满足的条件):(1)安排教师在其喜欢的特定时间上课;(2)安排教师在其喜欢的特定教室上课;(3)在相应的时间或教室给学生或教师安排特定的课程;(4)尽可能将教师所上的课程安排集中,减少教师到教学场地的次数;(5)某班级一周内的课程分布尽量均匀;(6)尽可能使每门课程的上课时间分布合理化。  3.其他条件(必须考虑的条件):(1)遵守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开齐开足学期课程课时。(2)尽量使学生数与教室座位数相匹配;尽量提高多媒体教室座位的使用率;尽量考虑教师个人的合理要求。(3)课程表编排科学合理。(4)排课过程中,一般一位教师的课不应该

6、安排得太过集中,需留一定时间给教师休息以及学生消化、教师批改作业。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教师,最好一天的授课量不要超过四节。(5)对同班有多门课的教师,尽量每天只安排一种教材的课程;对平行班有相同课的教师,尽量照顾相互听课之便;对在校本部及分校区均有教学任务的教师,上课时间更要尽量错开。(6)排课结束后要公开征求意见尽量作进一步的完善,以减少课程表最终确定后的人为变动,保证课程表的严肃性。  (四)排课系统数据分析  排课是在综合考虑课程、教室、教师、学生、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地解决在排课资源中出现相互冲突的问题,实现多目标最优化。排课算法中包含大量的运行参数

7、、结果,这些数据都需要妥善的存储在数据库以及内存中,以利于排课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排课系统中,对数据的输入方式要求比较高。课程、教室、教师、学生按照特定的逻辑关系定义输出。课程、学生、教室、教师的逻辑关系是由课程引发的,由学生和教室、教师三个属性规定的关系。要设置某系某班的排课结点,然后为每个排课结点寻找课程表中的合适位置,循环执行,直至所有排课结点都找到合适的位置。在这个关系中,课程居于主要位置,应将课程作为数据库的关键字。[5]  二、排课系统的功能需求  (一)系统的数据流程  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排课的相关流程为:1.每学期第八周,教务员便开始对本系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