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1]

ID:1357909

大小:466.01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7-11-10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1]_第1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1]_第2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1]_第3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1]_第4页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陈钢2011年市直、禅城区医院临床用血总结我院2011年度输血病历检查情况《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不合理用血举例分析2011年用血计划实施情况医院名称2011年计划量2011年超出率市一医院3054431479.53.06%市中医院491950131.92%市二医院11239120727.41%禅城区中心医院37084460.520.29%市妇幼保健院21592118.5-1.88%其它医院42154722.512.05%汇总56783598195.35%5所市直、禅城区医院临床用血合理性调研本次调研

2、共选择5家医院,其中:2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注:目前3家二级医院全部升级为三级医院共抽调2009-2010年的住院患者输血病历553份,其中:手术科室病历325份非手术科室病历228份553份病例中:合理用血比例仅为37.1%;不合理占26.2%;部分合理占36.7%;5所医院临床用血合理性调研市一医院:53%市二医院:67%市中医院:46.3%市保健院:48.3%中心医院:74.1%红细胞合理使用情况非手术科室:患者Hb(血红蛋白)>60g/L或Hct(红细胞压积)>0.2无缺氧症状手术科室:红细胞用量过大患者失血量<20%自身血容量或Hb>100g

3、/L时使用红细胞不合理使用红细胞市一医院:17.8%市二医院:21.3%市中医院:12%市保健院:34.3%中心医院:21%血浆合理使用情况扩容?补充白蛋白?补充营养?与RBC搭配输注?术后促进伤口愈合?不合理使用血浆血浆不宜用于扩容血浆不合理输注的首要原因。目前没有资料证明血浆补充血容量的效果比晶体液或胶体液好。①血浆没有常规灭活病毒;②输注血浆可引起过敏反应,还能引起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③晶体液、人造胶体液和白蛋白上述风险小,扩容时应首选。不宜用血浆补充白蛋白血浆中的白蛋白纯度和浓度低,而且未经病毒灭活,用于治疗低蛋白血症所致水肿或胸

4、腹腔积液时起效慢且效果不明显。为提高血浆蛋白,减轻水肿和积液,用白蛋白制剂更加安全有效。不宜用血浆补充营养输注的异体蛋白质必须先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参与机体组织蛋白质的合成,而血浆蛋白以白蛋白为主,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0天,所含氨基酸释放缓慢;必须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及亮氨基酸含量较低,从营养学的角度而言,给危重病人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以补充营养的价值不大,反而可能引起输血反应。补充营养正确的做法是口服食物及肠胃外静脉营养疗法。血浆不宜用于与红细胞搭配输注由于临床医生存在输全血的旧观念,应用“红细胞+血浆”搭配输注,达到输全血的目的。这样做既浪费血液资源,又因为供者

5、数的增加而增大输血的风险。另外,搭配所用的血浆剂量不足,达不到补充凝血因子的目的,况且临床上因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引起的出血比较少见(凝血因子水平只要有正常浓度的25%~30%就可止血)。手术后不宜用血浆促进伤口愈合不少人错误地认为,血浆中含有白蛋白,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和伤口的愈合。其实患者的营养状态并不会由于血浆而被纠正,参与创伤修复的主要因素是细胞生长因子、纤维结合蛋白、胶原及瘢痕形成等,血浆对此并无直接作用,为促进伤口愈合,最佳的营养支持方式应是实施规范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5.PT(凝血酶原时间)或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稍延长,未达到>正常

6、1.5倍,不宜输注血浆。6.PT或APTT>正常参考值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有血浆输注指征,但有时血浆用量不足,<10-15ml/kg,达不到止血目的。市一医院:91.7%市二医院:68.7%市中医院:90.9%市保健院:50%中心医院:100%血小板合理使用情况不合理使用血小板患者出血量较大但无明确血小板稀释性减少时应用血小板。这是血小板不合理使用的最主要原因。血小板计数50-100×109/L,无出血临床表现。市一医院:0%市二医院:33%市中医院:50%市保健院:10%中心医院:50%冷沉淀使用合理情况不合理使用冷沉淀出血量较大但无纤维蛋白原降

7、低时盲目应用冷沉淀。Fig(纤维蛋白原)>0.8g/L,无明显出血表现,使用冷沉淀。有冷沉淀应用指征,但用量不足(<1~1.5单位/10kg),效果不明显。其他问题1.输血前预防性用药输血前使用了地塞米松、非那根及其他药物(包括氯丙嗪、异丙嗪、苯海拉明、葡萄糖酸钙),占47.6%。但是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地塞米松和非那根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无显著的临床意义。特别是注射地塞米松可使急性溶血反应和细菌性输血反应早期的发热表现时间推迟,失去在第一时间停止输血和实施抢救的机会,可能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部分病历没有输血记录,病程记录中很少记录输血理由(

8、带普遍性),特别是输注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等成分血时。3.病历首页、配血单、麻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