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无底论”与“不降必胜论”想说什么?

“抗战无底论”与“不降必胜论”想说什么?

ID:13629137

大小:5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3

“抗战无底论”与“不降必胜论”想说什么?_第1页
“抗战无底论”与“不降必胜论”想说什么?_第2页
“抗战无底论”与“不降必胜论”想说什么?_第3页
“抗战无底论”与“不降必胜论”想说什么?_第4页
“抗战无底论”与“不降必胜论”想说什么?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战无底论”与“不降必胜论”想说什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战无底论”与“不降必胜论”想说什么?【作者】王桧林【作者简介】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既有坚持抗战的一面,又有对日妥协谋和的一面,表现出复杂和时有变化的情况。通过对《敌乎?友乎?》、《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抗战过程应有的基本认识》、《不降必胜的道理》等材料进行分析,可以窥见蒋介石当时对日政策的真相。【摘要题】抗日战争史研究【关键词】抗战/对日政策/抗战无底/不降必胜【正文】对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对日谋略、政策、策略,史学界作了很多研究,披露了很多史实,基本上清楚了。但如果仔细考察,仍有不明朗之处。这是

2、当时的政治现实造成的,也可以说是国民党当局有意造成的。从历史事实和留下的资料来看,国民党国民政府及其重要领导人的文件、讲话等讲了很多关于抗战建国的正确的积极的道理和政策,但又有终止抗战的意图,和日本进行媾和的秘密接触,有时接近于正式的和谈。这两种情况有时是交织在一起同时运作的。如何把矛盾交织而又同出一源的混乱状况勾勒出一个比较清晰的面貌是困难的。对国民党决策集团来说,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抗战存在着两种前景:一个是抗战到底,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收复失地,取得完全的胜利;另一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停止抗战,与日本妥协,维持一个暂时相安的局面,以便集中力量处理国内问题。随着中日战争战况的变动和日本侵

3、华政策的某些变动,国内政治状况的演变与国际关系的变化,国民党决策集团虽然以抗战为主,但又往往游移于上述两个方面之间。这种状况直到太平洋战场美军对日军转入反攻为止。后一种意图在全国处在抗日高潮的情况下,国民党是难以作为一种主张或政策正式公布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但是,既有谋和的意图,事实上中日双方有时又有媾和的接触,如果真的实现了,在舆论界、国民大众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会发生大的政治震动,引发强烈的反对,然而又不能不有所透露。这样一来,用含糊的语言、混乱的概念和逻辑、暗示的手法,宣传它的谋和意图和政策,就成了可供选择的办法。因此,从混乱不清、模糊不定的宣传语言中窥见蒋介石集团的真实意图是十分

4、必要的,甚至这类文章比正面宣传的文章有更大的真实性。    一、蒋介石的对日原则与策略就当时的世界大势而言。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同年9月末,英、法、德、意四国举行慕尼黑会议,于9月30日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致使德国于1939年3月14日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从这时开始到1941年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急剧变化的时期,而1939年更是变化的关键。在这期间,主宰世界的国家大肆合纵连横并用、阴谋阳谋兼施,造成了波诡云谲的世界形势。对纳粹德国,英、法的政策是使祸水东泛,苏联的政策则是使祸水西流。而德国是西进还是东进要看各种情况而定。这种国际形势

5、,经过一段阴霾混沌的时间,由不明朗到比较明朗,国际阵线由不确定到比较确定。这是这一时期国际政治的特点。中日战争也处在这种国际形势之中。到1938年秋后,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和中国的政局也在发生变化。日军攻占武汉、广州后,基本上停止了战略进攻,战略速决的目的没有达到。此时中国仍有着很大的抗战实力,但也无力战胜日本,中日战争出现了长期化的态势。这种战局的变化,中共说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则称战争转入第二时期。日本是南进还是北进,是联德还是和美,成为大费周折的事。日本对世界局势的分析和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和行动,不能不和如何处理中国事变密切联系在一起,因为它正深陷在对华战争的泥潭之中。

6、在战略进攻不得不停止的情况下,日本侵略者不能不重新考虑战争的前景问题,用什么政略策略使中国成为自己的殖民地,至少是保存、最好是扩大在战争中取得的利益;同时又能主动地应对变化中的国际形势。这时一个关系战争全局的事件就是1938年11月3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第二次对华声明,改变了本年1月16日第一次对华声明中的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推倒国民政府的政策,宣布: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所谓更换人事组织,主要是除掉蒋介石。月22日,日本政府发表第三次近卫声明,声称日本只要求中国做出必要的最低限度的保证,为履行建设新秩序而分担

7、部分责任。日本不仅尊重中国的主权,而且对中国为完成独立所必要的治外法权的撤销和租界的归还,也愿进一步予以积极的考虑。战局的变化和日方的这种表示与采取的某些行动,不能不对抗战中的国民党集团产生影响。关于蒋介石集团的对日谋略、战略、政策,要一直追溯到九一八事变,才能有一个比较清晰地把握。1932年1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了蒋介石授意、邵元冲执笔的题为《东北问题与对日方针》一文①,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的对日政策方针作了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