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

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

ID:13638105

大小:10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_第1页
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_第2页
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_第3页
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_第4页
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奥博教育http://www.chinaAoBo.com浙江奥数网http://www.zjaoshu.com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第一章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

2、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5.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7.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8.P13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

3、位置。(双耳效应)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dB)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11.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

4、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紫外线为不可见光。15.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16.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5、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17.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5ADD:浙江省杭州市学院路146号第一教学楼507室TEL:0571—85028528FAX:0571—85028578中国奥博教育http://www.chinaAoBo.com浙江奥数网http://ww

6、w.zjaoshu.com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1.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虚线表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以镜面为对称。2.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光路图——区别:凸面镜(发散)和凹面镜(会聚)。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4.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距V像的

7、性质应用(P24)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象放大或缩小U>2ff2f倒立实像放大幻灯机、投影机U=f无无无无/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