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思考

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思考

ID:13641070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3

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思考_第1页
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思考_第2页
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思考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正在加深。从历史经验看,经济危机总是危中有机,应对危机关键在于如何辨证思考、转危为机。九龙坡,经济“重量”在工业,危机冲击“重头”在工业,而应对危机突破口也应在工业。要尽快走出危机下的工业发展困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找准痛点,抓住机遇,加快改造升级,推动“工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转变。               震荡之痛:暴露的问题    这场危机,“震中”在金融,传导至实体,扩散到社会。九龙坡区“震荡”明显,“痛感”强烈。   痛点一:

2、“萎缩”,出口受制、增速放缓。自9月起,外贸出口急转直下,以环比20%的速度大幅回落。汽摩、铝加工等主导产业产值普遍下降,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环比降幅超过10%。企业库存增加,主要工业品价格下降,其中铝锭价格较年初降幅超过30%,导致企业成本大增,利润锐减,效益下滑。   痛点二:“失衡”,就业严峻、维稳趋难。许多企业为降低成本、缓解压力,以轮岗生产、待岗培训、放假休息等方式,压缩用工量,甚至减薪裁员,近8000名企业职工处于不稳定就业状态,加之沿海农民工回流,新增就业人员求职困难,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由于

3、市场萎缩、部分企业资金断链,工资拖欠、劳动纠纷等社会矛盾突出;部分群体困难凸显,情绪不稳,社会稳定压力增大。   痛点三:“彷徨”,人才缺乏、应对无方。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长期在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的经济环境中运行,缺乏大开放格局下的战略规划和危机应对准备,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避险无策,应变无方。企业管理人员和党政管理人员现代经济知识欠缺,把握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在此次金融危机的传导扩散中反应滞后,应对乏力,处于彷徨状态。   剖析痛点,金融危机只是外因,经济体的深层次矛盾才是内因。从此次危机的

4、冲击看,九龙坡区工业的根本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内部结构不优。传统制造业比重大,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汽摩、铝加工、机电设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区工业产值78%。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目前,区内铝加工产业增加值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全市26%的工业平均水平;占全区工业产值30%的汽摩产业,增加值率也较全市平均低2个百分点。   开放层次不高。利用外资水平较低,优质工业项目偏少,主要集中在一般性生产项目,科技含量不高,带动能力不强。外贸出口结构单一,主要以汽摩及其零部件为主,加工贸易和服务

5、贸易占比较小。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为欧美和东南亚市场,抗风险能力弱。   平台建设不牢。九龙、西彭两大工业园区拓展空间受制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配套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偏高;城市建设相对滞后,老城改造和新区拓展的任务同样繁重,制约了资金、技术、人才等工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和合理流动。              危中之机:蕴含的条件    危机,“破与立”、“衰与兴”辩证统一。只有看到破中有立、衰中寓兴,才能捕捉危中之机,赢得先机。   从本质上看,此次金融危机是虚拟经济背离实体经济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危机。危机爆发

6、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调整适应的过程。“阵痛”孕育“新生”, 危机的蔓延是经济新生力量孕育壮大的过程。在危机冲击和破坏经济成果的同时,一些顺应经济运行规律、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兴力量,则在桎梏摧毁后的广阔空间中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从而拉动经济振兴。“涅磐”带来“重生”,危机的蔓延是生产关系调整完善的过程。危机带来的矛盾对抗升级必将对现行生产关系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传统落后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济运行结构在这一过程中被修正和打破,新的经济运行制度随之建立和完善,生产关系在危机中得以改造重生。   九

7、龙坡,在这场“破与立”、“衰与兴”的博弈中,只要抓住危机形成的“四种力量”聚合机遇,逆流而进,乘势而上,方能推动工业改造和产业升级。   企业和干部的能动力量。严峻的外部形势已形成强大的市场“倒逼机制”,一些粗放发展的传统加工制造业,在置身危机“寒流”中,对其落后观念和生产经营模式有“切肤之痛”,改造升级、转型发展等意识空前强烈,主观能动性在市场高压下被充分激活。同时,全区干部在危机冲击中也深刻认识到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缺陷,学习和运用现代经济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企业和干部的主观能动性高涨,为改造升级九龙坡工业

8、提供了强大动力。   生产要素的重组力量。在危机冲击下,原有的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组合结构被打破,为我们获得一度紧缺的生产要素提供了难得机遇。如国际市场石油等能源和各类原辅材料价格在危机中暴跌,制约我区工业发展的燃料原材料成本因素迅速消除;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价格空前便宜,金融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大批失业,为我们引进工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