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5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5

ID:13642871

大小:5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3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内双基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①把闲置房屋出租给食品黑加工点,并造成危害人体健康等严重后果的,出租者将被重罚,这是打击食品黑作坊釜底抽薪的好办法。②一名网友来到曾经很有名气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游玩,其现状令人大失所望,产业园万人空巷,极其冷清,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③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管委会高度重视,按照“突出重点,责任到人”的原则,全面部署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城区面貌改头换面。④1949年1月14日,随着天津解放的隆隆炮声,郭小川从胜芳来到海河之滨,与黄松龄、范瑾等同志常常焚

2、膏继晷、通宵达旦地工作。⑤“应急车道”是专为交通救援或发生故障的车辆准备的。若被随意占用,一旦发生事故,施救人员就会陷入望尘莫及、爱莫能助的境地。⑥对于这场比赛,主帅佩莱格里尼表示:“我认为是场旗鼓相当的比赛,山东鲁能一开场取得进球,之后我们也创造了一些进球的机会。”A.①③⑤        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⑥【解析】 ①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②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望文生义。③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④焚膏继晷:形容

3、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⑤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近义混用。应改为“鞭长莫及”。⑥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A.从今春开始,四川甘孜州自筹资金,在学前教育免费基础上,启动高中教育免费计划,进而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构架,上万学生将因此受益。B.包括光纤光缆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一定要走的必由之路。C.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的资金不限制用途,这大大增强了科研机构和智库团队负责人在资金管理使用上的自主权得以扩大。D.江西丰城发电厂

4、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事故发生后,该省的主要领导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和善后工作,召开现场会议和具体部署。【解析】8 B成分赘余。删除“一定要走”。C句式杂糅。删除“得以扩大”,或把“大大增加了”改为“使”。D搭配不当,可以在“具体部署”前加“作出”。3.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做是引论。B.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C.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

5、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D.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做是结语。【解析】 没有“洋为中用”。4.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B.(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C.(五)举折,举架以及它们的作用D.屋顶及色彩。【解析】 (五)不是重点,重点除A、B、D之外还有(四)斗拱。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

6、题。①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②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的。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

7、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8③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关于前书,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的《清式营

8、造则例》可作为一部参考用书。关于后书,我们也可以从营造学社一些研究成果中得到参考的图版。5.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