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

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

ID:13652629

大小:52.6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3

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_第1页
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_第2页
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_第3页
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_第4页
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我国自周代起就有了方言和雅言的概念。雅言是国都通行语,亦称官方话。方言即殊方异语,它是通行于某一区域的交际工具。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商洛方言中蕴藏着大量的古代文雅之词,而且极富生命力和表现力。笔者从丰富的商洛方言素材中,搜集考求一些使用率较高的典型的方言词汇,展示商洛方言的俗中之雅,探窥商洛文化的积蕴之深。以浅陋之见,抛砖引玉,就教方家。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之一)箸笼子。商洛人(尤其是商州区的人)把筷子笼又叫箸笼子,这是一种用竹子编制的用于放置筷子的敞口圆柱形器具。

2、箸的本义指筷子,常用于对筷子这种餐具书面的文雅表述,如:《韩非子·喻老》说:“昔者纣为象箸而萁子怖”(商纣时的贤臣萁子发现纣王使用象牙筷而预感到天下灾祸将至)。《汉书·周亚夫传》和《史记·降侯世家》都记载汉景帝给条侯赐食,只给一大块肉,“无切肉,又不置箸”(不切割也不给筷子)。《世说新语·忿狷》中记载,性情急躁的王蓝田有一次吃鸡蛋,“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商洛方言“箸笼子”保留了“箸”字的本义,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音变。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之二)携。商洛人把照看小孩叫携娃。“你在家干啥?”

3、,“携娃哩么”。又把对人的关照提拔叫承携,“今后还要靠你多多承携!”这个“携”字就十分典雅,它的本义是“提、带”,出现在不少古诗文中。如,《诗经﹒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取如携”(老天诱导众百姓······如提如携来相帮)。《庄子·让王》“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于海”。《世说新语·德行》记载,华歆、王朗乘船避难,捎带一人。“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经华歆劝说,“遂携拯如初”。这里的“携人”、“携拯”和商洛方言中的“携娃”、“承携”,在语法、语义上均有内在联系。携还有“挽手、拉手”的意思,《诗

4、经·邶风·北风》有“惠而好我,携手同行”的诗句。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之四也写到:“携手等欢爱,宿昔同衣裳”。杜甫在《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诗中,用“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来描绘与李白同游齐梁时的欢畅惬意。可见,这一文雅之词的音和义在商洛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之三)俐怜,商洛方言夸奖人聪明能干、干脆利落惹人喜爱称作“俐怜”(读作lìlian),“你媳妇真俐怜,啥都能干”,“她不行,哪有你俐怜”。有时也用于善意的奚落,“看把你俐怜地!”也有人认为这一方言词应写作“历练”,愚以为不妥。历练一词,《现代汉语词典

5、》释义为“经历世事,阅历多而有经验”,显然难以表达这一方言的丰富含义和情感。怜有爱惜之意,如:《宋书·傅亮传·感物赋》“怜鸣蜩之应节,惜落景之怀东”。古汉语中还有怜俐一词,也写作伶俐,意思是聪明机灵、干脆利落。宋代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惟礼禅师》有一句话,“伶俐人难得”。《元曲选·赚蒯通》:“可擦的一刀两断,便除了后来祸患,岂不伶俐?”宋代诗人朱淑真《自责》中写到,“添得情怀转萧条,始知怜俐不如疑”。关汉卿《窦娥冤》中也用了此词,“说的来藏头盖脚多怜俐,道著难晓”。笔者疑为商洛方言把俐怜即古汉语书面语“怜

6、俐”一词的倒序,这更符合方言表情达意和发音的规律及特征。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之四)嫽,这是商洛和关中一带使用频率较高、使用范围较广的一个方言词汇,是美好的意思。《方言》“嫽,好也”。在商洛,这个字可用于评价物品的品质、外型、色彩和使用效果,“你这身衣服穿上嫽的太太”,“这辆车真嫽!”;也可以用于对人的性格、人品、生活、情绪的评价,“老张那人很嫽哩”,“你最近日子过得嫽的很吧?”;还可以用于对事情或工作的评价,“这个嫽的很”,“这个事办得嫽!”在这种语境中,嫽就是好、很满意。这一方言口语其实在诗经时代就已

7、出现,《诗经·陈风·月出》唱道:“月出姣人,姣人嫽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儿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体态苗条姗姗来,惹人相思我心焦)。“僚通假“嫽”。唐·陆德明《释文》:“僚,本亦作嫽,同音了。”古汉语中有僚妙一词,是俊美之意,汉代傅毅《舞赋》中写到:“貌僚妙以妖蛊兮,红颜晔其扬华。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涕而横波”(俊美的容颜妖冶迷人,青春的霞光溢满脸庞。弯弯的秀眉又细又长呵,美目流盼聚一汪秋水)。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之五)太太,本是名词,明朝时中丞以上官员的妻子才能称太太,后凡士大夫官僚的妻子

8、通称太太,对已婚妇女也通称太太。但商洛方言称某人某事特别好时则爱用“太太”一词来形容,如,“这东西真好得太太!”“那景色确实好得太太!”在这种语境中,“太太”的词性也由名词变为形容词,也更符合“太”字的本义。其实,太和大本是一个字,最初只有“大”,而无“太”《广雅·释诂一》:“太,大也”。语言学家段玉裁解释说:“后世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太”字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