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分析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分析

ID:13656336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分析_第1页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分析_第2页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分析_第3页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分析摘要:在当代,安装ABS的车辆已经相当普遍,经济型车也安装有ABS并且随着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更为先进的、保护范围更加广泛的安全装置相继问世了。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改进,ABS已逐渐成为汽车的标准配件,虽然ABS能大大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但是不同类型的ABS在制动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尽相同,驾驶员如果缺乏对各类ABS性能特点的了解,则可能在车辆紧急制动时得不到预想的制动效果,甚至会发生意外情况。了解ABS这些技术对汽车制动系统的维修和故障诊断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介绍汽车ABS技术发展,ABS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ABS系统的介绍。关键词:ABS;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前言“ABS”(Anti-lockedBrakingSystem)中文译为“防抱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它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利用阀体内的一个橡胶气囊,在踩下刹车时,给予刹车油压力,充斥到ABS的阀体中,此时气囊利用中间的空气隔层将压力

3、返回,使车轮避过锁死点。当车轮即将到达下一个锁死点时,刹车油的压力使得气囊重复作用,如此在一秒钟内可作用8-3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的“点刹’。因此,ABS防抑死系统,能避免在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使车轮在刹车时不被锁死,不让轮胎在一个点上与地面摩擦,从而加大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减少刹车消耗,延长刹车轮鼓、碟片和轮胎两倍的使用寿命。装有ABS的车辆在干柏油路、雨天、雪天等路面防滑性能分别达到80%—90%、30%—10%、15%—20%。1AB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基于制动防抱理论的制动系统首先是

4、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BOSCH)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ABS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上开始使用ABS始于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司,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这种ABS装置控制部分采用机械式,结构复杂,功能相对单一,只有在特定车辆和工况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动效果并不理想。机械结构复杂使ABS装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价格偏高。ABS技术在汽车上的推广应用举步艰难。直到7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为ABS技术在汽车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ABS控制部分采

5、用了电子控制,其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显著提高,制动效果也明显改善,同时其体积逐步变小,质量逐步减轻,控制与诊断功能不断增强,价格也逐渐降低。这段时期许多家公司都相继研制了形式多样的ABS装置。近年来,ABS技术在我国也正在推广和应用,1999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已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规。此后一汽大众、二汽富康、上海大众、重庆长安、上海通用等均开始采用ABS技术,但这些ABS装置我国均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2ABS的发展趋势ABS技术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成熟,但随

6、着电子技术和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ABS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完善。今后,ABS技术将沿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展。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完善ABS技术性能。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是采用门限值控制方法的ABS,有一定局限性。研究适应ABS这种变工况、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完善ABS技术性能将是今后ABS研究的热点。近几年出现的增益调度PID控制、变结构控制和模糊控制等方法,是以滑移率为目标的连续控制,使制动过程中保持最佳、稳定的滑移率,理论上是理想的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提高ABS的可靠性、自适应性。ABS是加装在汽车上的辅助安全装置,它要求高可靠性,否则会导致人身伤

7、亡及车辆损坏。为了提高ABS的可靠性,ABS电控部分应向集成化方向发展,制作专用的ABS芯片;机械部分则通过优化结构设计、采用新材料、提高制造工艺等。ABS软件部分则采用补偿方法(针对测量、计算误差)和自适应控制算法来提高ABS的可靠性和自适应性。提高总线技术在ABS系统上的应用。随着电控单元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车载电子设备问的数据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分布式控制系统为基础构造汽车车载电子网络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大量数据的快速交换、高可靠性及廉价性是对汽车电子网络系统的要求。在该网络系统中,各处理机独立运行,控制改善汽车某一方面的性能,同时在其他

8、处理机需要时提供数据服务。汽车内部网络的构成主要依靠总线传输技术。汽车总线传输是通过某种通讯协议将汽车中各种电控单元(发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