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

ID:13661163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3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1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2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3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4页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2、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危害。与四弟书①  澄弟左右: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②,后辈失之骄③,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④,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导读:曾国藩作为清朝显赫一时的高官,却时刻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子侄要勤俭,戒骄奢。“欲为先人留

3、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真是至理名言。注释:①《与四弟书》: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在读书、做人、持家等各方面,曾氏对其弟弟和子女们都要求很严。在这封家书中,他诚恳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要想福泽绵延,“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②老辈:长辈。奢:奢侈。③骄:骄横,放纵。④泽:恩泽。⑤勤:勘勉,勤劳。一、解释加点的词71.总恐老辈失之奢(    )   2.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3.余微俭而不甚俭(   )  4.后来恐难挽(    )二、翻译1.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2.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三、文中

4、,曾国藩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是。四、由此文可以看出曾国藩哪些方面的品性,试着概括。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②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③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④。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导读:本篇通过对傅显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个个恪守礼教而误事的迂腐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注释:①雅:美好不粗俗。②比:等到。③适:刚才。④假寐:不脱衣服小睡精练:一、解释

5、加点的词1.亦稍知医药( )2.或指所在( )3.比相见,喘息良久()4.似乎可虑()二、翻译1.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2.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三、请找出文中关于傅显迂腐、恪守礼教的描写。四、你认为傅显不直接叫醒兰嫂,而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的原因是什么?李氏之鸠    (陈子龙①)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7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

6、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导读: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ŭ):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i):欺哄。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慧( ) 市(   ) 且(   ) 去(   )竟( )

7、 怜(   ) 捐(   ) 乃(   )二、翻译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2.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