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

ID:13664003

大小:4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3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_第1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_第2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_第3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_第4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期末复习(一)一、我国内外流区比较1.内流区:位于我国西北部。水文特征:以冰雪融化补给为主,水源不丰,多季节性河流,流程短。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最大咸水湖:青海湖2.外流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水文特征:以降水补给为主,河多水丰,夏季易形成汛期,冬季普遍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有结冰期。最大的河流:长江汛期最长:珠江含沙量最大:黄河结冰期最长:黑龙江最大的淡水河:鄱阳湖3.分界线:大阴贺巴冈一线二、滚滚长江1.上中下游的划分源于唐古拉山,流经11个省份,4个地形区,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

2、千米,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2.各河段水文特征①上游:从源头至宜昌(著名峡谷:虎跳峡)特点:山高谷深,河水湍急。②中游:从宜昌到湖口特点:河道弯曲,湖泊众多。③下游:从湖口至入海口特点:江阔水深,浩浩荡荡。三、滔滔黄河1.概况(1)源头:巴颜喀拉山(2)注入海洋:渤海(3)流经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4)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5)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高原2.河段特点(1)上游: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段水流缓慢。(2)中游:多

3、支流,含沙量大。(3)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3.治理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4.开发利用:已建成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一系列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5.凌汛:水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发生时间:秋末封冻季节或春季解冻时间。6.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危害与治理期末复习(二)一、什么是自然资源?(就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二、自然资源有何特征?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层不变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4、;3.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4.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均匀;5.自然资源的状况是在不断变动之中的。三、我国太阳能资源1.规律:我国太阳辐射量东南少,西北多。2.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地方是青藏高原。3.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的地方是四川盆地。期末复习(三)一、地区分布悬殊1.主要淡水的来源: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2.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3.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水土配合不协调。4.原因:我国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而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我国东部季风区

5、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而北部、西部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就形成了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二、时间分配不均1.时间分配: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比较大。2.原因: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以锋面雨为主,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就是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由于不同年份夏季风势力强弱不同,各地不同季节、不同年份降水差异较大。三、合理利用每一滴水1.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1)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2)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的问题。(3)修建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2.跨流域调水工

6、程(1)引黄济青:将黄河水调进青岛。(2)南水北调: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3.水能的开发(1)水能蕴藏量: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集中在长江、珠江等水系上游。(2)主要水电站: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黄河上的龙羊峡、小浪底。4.(1)我国海域自北向南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2)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有2万余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3)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4)主要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虾、扇贝、牡蛎、鲍鱼等。5.矿产资源:沿海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的滨

7、海砂矿储量丰富。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6.保护“蓝色国土”1.面临的问题(1)海洋灾害频繁;(2)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3)近海渔业资源衰竭2.采取措施(1)实行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2)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3)采用高科技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期末复习(四)秦岭—淮河一、秦岭与淮河1.走向和流向秦岭:东西走向(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淮河:自西向东(注入长江或黄海)2.通过的省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3.秦岭—淮

8、河一线的意义:该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5.秦岭—淮河线在自然环境上大致有以下的地理意义:(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4)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