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复习设计

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复习设计

ID:13678687

大小:11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23

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复习设计_第1页
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复习设计_第2页
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复习设计_第3页
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复习设计_第4页
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复习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复习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复习设计2008-10-2519:40洋浦中学吴永青[博客]0字,阅读596,评论0本文收录在9009: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宝库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理学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5.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单元线索:一是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二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知识

2、点归纳:一、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建立和发展时期: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1)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3)教育思想:办私学。教学对象——“有

3、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4)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5)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主张:①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伦理观——“人性本善”。③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3.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③“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影响:①荀子综合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原来的儒家思想,使儒家更能适应

5、社会的需要。但在很长的时期里,他的学说被视为儒家的异端。②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4.三者之间的相同处和不同之处:(1〕相同点:都提出了“仁”的思想,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都包含有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2)不同点:在人性论方面的认识不同,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提出“性恶论”。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

6、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影响: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⑤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三、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受到严峻挑战。但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