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报告

ID:13684222

大小:526.77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7-23

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报告_第1页
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报告_第2页
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报告_第3页
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报告_第4页
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生产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目录1.实习地点32.实习时间33.实习目的及意义34.实习内容44.1大通湿地44.2淮南市第五水厂44.3淮南市污水处理厂54.4老龙眼水库54.5淮南市东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84.6潘一矿84.7淮化集团105.实习心得体会28-24-1.实习地点:1)大通湿地生态公园2)淮南市首创水务公司3)淮南市第二污水处理厂4)淮南市东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5)老龙眼水库6)潘一矿7)淮化集团2.实习时间:2013.10.28----2013.11.083.实习的目的及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

2、通过实地学习,才能真正将知识领悟透彻。根据这一原则,我们进行为期两周的生产实习。为了对污水处理,净水处理工艺流程和处理设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区分到理论和实际的差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我们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以及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习使我更深入地接触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了解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为今后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实习内容4.1大通湿地大通湿地生态区原是建于1903年,1982年报废的老矿

3、区,占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其中湿地生态区面积约3.338平方公里。该生态区是总面积达22平方公里的泉大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子项目,通过修复报废矿区塌陷区等生态环境,使该区域成为连接南、北主城区的绿色纽带,成为淮南市的“肾脏”。淮南矿业集团主动承担历史和社会责任,对泉大资源枯竭矿区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使“城市荒地”恢复自然,建成以“山水林居”为特征的城市生态区和最佳宜居区,为国内煤炭城市资源枯竭矿区沉陷治理和矿区全生命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对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一种模式。对全国资源枯竭矿

4、区环境治理和矿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24-采用的修复技术如下:1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的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来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主要分为下面几种:(1)植物提取,是植物修复技术的主要手段。植物提取即利用重金属富集能力较高的植物通过吸收和转运过程,将土壤中的一种或几种重金属转移并贮存在地上部分,随后收获地上部分并集中处理,通过如此重复种植这种植物就可以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2)根际过滤,指利用超

5、累积植物的富集特性,在根系或体内浓缩(富集)污染水体(如池溏、河流)中的金属污染物,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效果与植物提取一样,差别则是一个是水体,一个是土壤。对于用作根际过滤的植物其累积不一定要集中在茎叶,可以在根系,而且不一定要吸收,能在根系沉积同样有效。(3)植物挥发,是利用植物吸收、积累和挥发而减少土壤中一些挥发性污染物,即植物将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可用于改良与修复那些富含Hg、Se,可能还包括As的土壤。(4)植物稳定,是利用耐重金属植物降低土壤中有毒金属的移动

6、性,从而减少金属被淋滤到地下水或通过空气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如植物枝叶分解物、根系分泌物对重金属的固定作用、腐殖质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5)植物促进,植物本身不能吸收重金属,但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如氨基酸、糖、酶等物质可促进根系周围土壤的微生物的活性和生化反应,有利于重金属的释放和微生物的吸收。2富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降解土壤中高含量的重金属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普通植物仅吸收少量的重金属元素,研究表明,超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主要是借助液泡中金属的多价螯合作用而实现的:(1)谷胱甘肽(GS

7、H)。GSH含巯基,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特性,可有效地清除活性氧等自由基,因此GSH在植物抗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GSH为三肽。(2)植物螯合素(PCs)。PCs由植物体内一系列低分子量、能够结合金属离子的多肽组成,一般来讲,n为2~5,最高可达11。3)金属硫蛋白(MT),金属硫蛋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质。它与PCs的本质区别在于MT由基因直接编码,而PCs在PCs合成酶的催化下完成。(4)细胞壁的固持与区室化作用,植物细胞壁残基对阳离子有高亲和力,可以影响重金属离子

8、向细胞内的扩散速率,从而影响金属离子的吸收。3植物修复技术前景-24-我国在超积累植物治理重金属土壤污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初步尝试,但系统性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曾普遍认为利用植物吸收法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耗时太久,究其原因主要是尚未找到所需的超积累植物。虽然目前对于可利用超积累植物的生物量、适生条件等还不够令人满意,但一方面可以继续去寻找和发掘对重金属或放射性核素的超积累植物,另一方面可以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相关基因的分离与分子克隆,将其转移到生物量较高的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