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中外历史比较

世界现代史中外历史比较

ID:13687669

大小:99.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23

世界现代史中外历史比较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中外历史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世界现代史中外历史比较[知识点归纳与解析]一.列表大事年表,从具体史实中感受中外历史的时代特征时间重大历史事件中国世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苏联三年国内战争期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中。1921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1年3月,苏联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1925年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正在开展中1925年12月,苏共十四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6年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苏联进入工业化建设时期;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1928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2、1929年—1933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和反围剿斗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民主救亡运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中、农业集体化开始;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3年,罗斯福开始新政1936年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美国罗斯福新政实施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苏联完成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47年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两极格局形成中,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3、新中国成立两极格局形成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三大改造开始苏联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开始准备改革1955年三大改造进行中,并于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1961年十年探索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后的国民经济恢复中不结盟运动诞生1967年文化大革命“一月风暴”欧洲共同体体成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

4、2年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苏联已于1991年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2001年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中国与苏(俄)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异同1.革命道路:俄国: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相同:(1)农业集体化(中国: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农业集体化)(2)强调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苏联:十四大工业化方针的提出)(3)制订五年国

5、民经济发展计划(4)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5)在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时都是从农村问题开始(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6)都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的教训。不同:(1)中国在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和平赎买政策;苏俄则实行强行没收,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的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在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中,苏联最终失败,导致苏联解体;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则取得了巨大成功。例: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图一为1

6、950年中央政府为稳定国内经济政治局势作出了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相关决定)回答相关问题图一图三图二图四请回答:(1)上面四幅图中图二、三和四反映了新中国的哪些史实?它们的发生有何历史意义?{答案}图二、三反映了三大改造中对工商业和农业的改造;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图四反映的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2)结合十月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两国面临相似的形势,苏俄也实行过类似于图一中反映出的政策,这一政策是什么政策?结果如何?[答案]战时共产主

7、义政策;结果: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胜了苏维埃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在战后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最终为新经济政策取代。(3)图三、四反映的历史现象在苏联也出现过,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果如何?[答案]图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在苏联是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的完成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原料等。图四反映的历史现象在苏联是工业化或“一五”“二五”两个五年计划,结果使苏联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三.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及罗斯福新政关于经济运行中的市场调节和政

8、府干预的比较。1.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2)目的:改变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经济;2.苏联的战时共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