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资料翻译终稿-

外文资料翻译终稿-

ID:13688558

大小:38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3

外文资料翻译终稿-_第1页
外文资料翻译终稿-_第2页
外文资料翻译终稿-_第3页
外文资料翻译终稿-_第4页
外文资料翻译终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文资料翻译终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外文资料翻译题目:非等温条件氯离子在多孔混凝土中的扩散院系名称:土木建筑学院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706班学生姓名:王桂玲学号:20074040631指导教师:金立兵教师职称:副教授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指导教师评语:签名:年月日附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非等温条件下氯离子在多孔混凝土中的扩散S.H.Lin,Taoyaun摘要:为了讨论非等温条件下氯离子在多孔混凝土中的扩散,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扩散模型。这个过程是来模拟处于日常循环变化的温度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

2、试验所要研究的是持续循环的温度对于氯离子扩散过程中的作用。达到使钢筋腐蚀的氯化物浓度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给定的水灰比和混凝土的厚度等级。试验结果说明,在氯离子的扩散过程中,温度和水灰比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命名法b在循环温度的函数振幅参数C丙酰氯浓度Cp比热容D有效的氯离子扩散系数Do指前因子E活化能K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表L混凝土板厚度R气体常数t时间T温度To初始温度w水灰比x空间坐标α热扩散系数k/(QCp)ρ混凝土密度1.引言造成钢筋腐蚀的两大主要因素之一是氯离子在多孔混凝土中扩散。当混凝土处于沿海地区环境时通常

3、会发生氯离子的扩散,混凝土表面与冰盐接触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在许多应用中已经设计并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防止氯离子引起钢筋腐蚀的发生。然而,至今仍未发现一个有效的防腐蚀方法。钢筋腐蚀的主要原因是氯离子自混凝土表面一直侵蚀到其内大部分。起初混凝土投入海水中时,氯离子的浓度是非常低的,通常情况下为零。在固化期间,水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Ca(OH)2,在混凝土中创建了一个强碱性的环境(PH约为13)。在这样的强碱性环境中,钢筋表面的薄氧化层起到保护钢筋的作用。由于钢筋处于这样的一个强碱性环境中,氯离子便会发生扩散。当混凝土中氯

4、离子的浓度达到很高时,钢筋便会开始发生腐蚀。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了解氯离子的扩散现象就显得至关重要。至今已经有进行了许多氯离子在多孔混凝土[2-7]中的扩散研究。大多数的此类研究认为我们应该致力于研究等温条件下氯离子的扩散。但是在许许多多的实际情况下的,氯离子的扩散并不是一个等温过程,而是处于非等温变化的环境之中的。例如,当[2-7]混凝土处于沿海地区的大气环境中时,受日常温度循环变化的影响,氯离子便会开始发生扩散。因此,考虑温度的变化对氯离子扩散过程的影响就具有很大的现实利益和重要性。这项试验也算是第一次提出

5、了非等温模型,并且用此来考虑温度对氯离子扩散过程的影响。下页为四张图表,分别表示了不同因素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其中图1.不同温度和水灰比的条件下的扩散系数图2.阿伦尼斯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图图3.不同水灰比条件下preexponentia系数图4.不同水灰比下的激活能量图1.不同温度和水灰比图3.不同水灰比条件下的条件下的扩散系数preexponentia系数图2.阿伦尼斯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图图4.不同水灰比下的激活能量2氯离子的扩散系数佩奇等人[4]测出了不同水灰比和温度循环变化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图1显示的

6、即为这些扩散系数。它清楚地表明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对水灰比和温度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水灰比对扩散系数之所以有所影响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硬化会形成大量的孔隙。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一般服从图2所示的Arrhenius关系图。依赖于温度的扩散系数可以用Arrhenius方程来得到(1)其中Do是指前因子,E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表1列出来了不同水灰比条件下Do和E的取值,这些值所采用的是佩奇等人[4]通过最小二乘曲线获得的数据。指前因子和活化能与水灰比有关,其依赖关系如图3图4所示,可以表示为(2)(3)方程(1)(

7、2)(3)是通过非等温条件下氯离子的扩散模型得到的。表1.不同指前因子和活化能下混凝的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表2.混凝土的热物理性能3.非等温扩散模型一维热传导和氯离子在多孔混凝土中的扩散可由下式表示(4)(5)其中各系数取值主要受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影响(6)(7)(8)方程(8)中的b温度循环机制中的参数函数。例如,当b=3To=30°C时,循环温度在午夜时达到20°C,上午12时则达到一天温度的最高值30°C。通过选择恰当的b和To的取值,循化温度中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都可以被模拟。虽然日常实际的循环温度不可能完全遵

8、循公式(8)的预测但这个方程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准确的描述日常温度波动的近似值。在公式(4)中值得注意的是方程(6)-(8)是从服从Carslawand和Jaeger[8]给出的分析解决途径的,即(9)其中是α扩散系数,k/(OCp)和α、f(t)由下(10)(11)(12)通过展开并整合公式(8),可以得到(13)的方程方程中的第一项是指长时间下的指数衰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