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男孩危机”现象研究综述

国内外“男孩危机”现象研究综述

ID:13693082

大小:3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3

国内外“男孩危机”现象研究综述_第1页
国内外“男孩危机”现象研究综述_第2页
国内外“男孩危机”现象研究综述_第3页
国内外“男孩危机”现象研究综述_第4页
国内外“男孩危机”现象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内外“男孩危机”现象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内外“男孩危机”现象研究综述  【摘要】对于“男孩危机”的研究,在国内主要表现为男孩危机的学业、体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表征研究,男孩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方面的原因研究,以及相关方面的策略研究;在国际方面,除了从国家层面意识到“男孩危机”并采取相关措施之外,有关学者也从不同的视角为“男孩危机”的缓解献计献策。  【关键词】男孩危机;研究现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041-03  目前,在中小学及各大高校普遍存在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即“男弱女强”,并且这一现象有日渐

2、凸显的趋势,学术界将这一现象称为“男孩危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对此做出广泛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通过大量研究数据证实“男孩危机”现象已经存在的基础上,主要围绕“男孩危机”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男孩危机”的表征研究  1.学业危机。近年来教育学者们普遍发现,男生的学业成绩在中小学时期一直落后于女生,即使在男生通常占有优势的高中时期,男生也逐渐落后于女生。1999-2008年,高考状元中的男生比例由66.2%下降至39.7%。[1]更令人值得关注的是,高等教育领域也出

3、现了男孩学业落后的现象,其范围甚至拓展到全国。孙云晓、李文道、赵霞三位学者在《拯救男孩》一书中,以翔实的数据揭示了一个严重的事实:在高校学习成绩各项指标的比较中男生远远落后于女生,男孩们正面临着“学业危机”。[2]  2.体质危机。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男孩们的体质“不升反降”。2010年全国第六次学生体制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2005年相比,男孩们的身体素质在缓慢下降,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持续增加。以体重为例,调查结果显示,7~22岁的城市男女生、乡村男女生的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与3.87%

4、,这些数字与2005年的相应比率相比,分别增加了1.94、0.63、2.76和1.15个百分点;城市男生、城市女生的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和9.92%,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1.56和1.20百分点。[3]可见,男生的数据不论从检出率还是从增加率来看,都大大高于女生的数据,体重过重会进一步延伸出其他体质方面的问题。  3.社会适应危机。2013年最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11岁的男孩比同龄的女孩表现出更多的焦虑退缩行为、外显问题和同伴欺侮,在学校适应能力方面则表现更差。[4]另有数据显示,男孩有更高的暴力和犯罪潜能,在青春期时,

5、男孩卷入反社会行为和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是女孩的10倍。[5]男孩虽然在未来的社会能力要求方面较高,但这也对他们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和期望值,进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4.心理危机。众多数据表明,男孩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身陷心理问题的男生要多于女生。南京市小学近年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孩心理健康偏离检出率为10.27%,女孩则为7.62%。[6]另外,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如吸烟成瘾、网络成瘾、饮酒成瘾等成瘾行为。最后,众多其他心理学研究还表明,除了抑郁外,男生在许多较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上的发病率也比女生高。  (二)“男孩危机

6、”产生的原因探究  1.男孩自身因素。男孩自身因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首先,李申儒根据国外的相关研究从生物学的视角揭示出“男孩危机”产生的遗传学方面的客观因素,他指出正是男性的Y染色体决定了男孩自身的危机,因为与女性的X染色体相比,Y染色体显得更为脆弱、易变异且难以修复。另一方面,李文道和孙云晓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男孩自身学业表现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男孩的学习态度不端正;(2)男孩学业表现不积极;(3)男孩的心理疾病问题发生率高。[7]事实上,这些主观因素很可能是男性在遗传学方面的客观因素造成的。  2.家

7、庭因素。  (1)保护性的教养方式。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同时,隔代教育在中国流行,爷爷奶奶们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和满足,不利于男孩的健康成长。  (2)父亲角色的缺失。俞明雅通过相关研究指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父亲角色的缺失不仅不利于男孩锻炼健康的体魄,并且还会影响男孩对自身性别的认同。[8]而调查表明,95.62%的家庭教育责任者是母亲,只有0.29%的家庭教育由父母一起承担,在家庭教育中,施教者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9]  (3)家庭教育内容的不合理。现有的家庭教育内容过多倾向于书本学习,

8、很少涉及书本以外的知识。女孩的敏感、细心可以部分弥补家庭教育内容不科学的缺陷,而男孩则不然。[10]  3.学校因素。  (1)教师性别比例的失调。学校男教师的比例太低,一方面导致过于浓重的女性化的校园文化,不利于男生形成健康的性别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