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串讲笔记new

政治经济学串讲笔记new

ID:13694849

大小:109.5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7-23

政治经济学串讲笔记new_第1页
政治经济学串讲笔记new_第2页
政治经济学串讲笔记new_第3页
政治经济学串讲笔记new_第4页
政治经济学串讲笔记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串讲笔记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配第、斯密、李嘉图;庸俗经济学代表人物:萨伊、马尔萨斯;小资产阶级经济学代表人物:西斯蒙第、普鲁东。)(2)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或体系;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3.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研究对象的异同(1)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2)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本章小结:马克

3、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本章重点掌握劳动过程的简单三要素、生产力要素、生产关系四环节、经济规律的特点和层次性。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原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2)劳动资料: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3.生产力(1)人的因素(劳动者)(2)物的因素(生产资料——最重要是生产工具,生产

4、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标志,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使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日益丰富。(2)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质量,用先进工艺代替落后工艺。(3)引起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和数量、品种的增加。(4)引起生产过程的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变化。5.生产关系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社会性质;对象;水平与结构;具体形式。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1)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2)交换的发展能促进

5、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3)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6.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性质。(2)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7.经济规律的特点及层次性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具有三种类型:所有社会形态起作用;几个社会形态起作用;某种社会形态

6、起作用。本章小结:劳动过程的简单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力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本章重点掌握社会再生产类型、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分类、经济增长指标、经济增长方式分类。1.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1)按照内容: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生产关系的再生产。(2)按照规模: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3)按照实现方式:分为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2.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综合性比例、部门比例、部门内部比例、地区之间比例、社会在生产各环节比例3.国民经济产

7、业结构分类(1)狭义产业结构分类(物质生产部门):两大部类产业结构、农轻重产业结构、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结构。(2)广义产业结构分类(包括非物质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区别: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2)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发展。5.经济增长速度的衡量指标:国民收入(物质生产部门):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