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探究应避免的几个问题.doc

浅谈课堂探究应避免的几个问题.doc

ID:13699893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3

浅谈课堂探究应避免的几个问题.doc_第1页
浅谈课堂探究应避免的几个问题.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课堂探究应避免的几个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课堂探究应避免的几个问题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那么,一节课是不是有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稍作调查,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存在,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探究活动的低效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避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避免探究活动的盲目性。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困惑与问题,对于一些学生能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是无需“兴师动众”组织探究实践活动的。在教学中教师缺乏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一味滥用探究活动,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为探而“探”。其实只需给一两分钟,学生便能独立解决

2、。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实则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2.避免探究活动的无序性。学生的制约能力较差,自由探究活动时,课堂难于掌控。如果教师没有较好的调控能力,学习过程有时会陷入混乱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浮燥的状态,教师缺乏准确的定位,只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旁观者”,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3.避免探究活动的被动性。探究过程中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小组讨论时,有的学生抢着发言,有的学生却一言不发;有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而是各说各的,以自我为中心。彼此之间的合作不是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前提下进行的。我们的老师总还习惯于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

3、取某一个科学的结论。而为了学生能尽快获得结论,老师则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往老师所想一面引导,而至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其他问题,老师们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同时学生一旦得出了某一个科学的结论,也就宣告本次探究活动结束。4.避免探究活动语言的媚俗性。语言是教学的主要中介,但教学中常常充斥着这样的语言:“你太聪明了,答得太好了,真了不起”等。这种毫无启发性的语言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心智、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还有损素质教育的严肃性,更容易造成相互吹捧的教学炒作。这类媚俗的语言的背后,一是课堂上教师将“对话”当成“问答”,表面上师生、学生之间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而不是师生、学生之间的

4、平等对话;二是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缺乏深刻思考,从一味惩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表扬与夸奖的滥用,会导致学生思维方面浅尝辄止。5.避免探究活动过程的作秀性。课堂活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活动必须服从教学目标,以利于知识的讲授和学生的发展。但课堂上,我们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如一位老师一堂课安排了两次讨论、一次探索、两次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乱哄哄的。这种问题症结主要在:活动多,掌握火候不准,有活动没体验。有活动值得肯定,活动太多则过犹不及。2活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是验证、运用、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活动是载体,不是目的

5、。而且活动多了,难免目的性差,设计不周全。如果活动与动手动脑相脱节,活动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相脱节,没有体验与反思,只能说是一种无效而无价值的浪费。我们认为,课堂活动应该在教学目标的限度内让学生形成一些体验,发现一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适度的活动来巩固、运用、拓展学科知识,服务于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实效性,以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6.避免探究活动形式的片面性.其一,小组合作有形式而少内容。课堂上教师大都采用过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但往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时机及过程缺少认真细致地设计。甚至出现了:只要有疑问,不论难易,甚至学生已经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了,教师还要求在小组讨

6、论这样的浪费现象。且不说问题设计毫无讨论价值,就是讨论时间的随意性也大,有时学生才刚刚进入讨论状态或切入讨论正题,小组合作学习却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代之而来的是教师预设的结论。对学生而言,这种讨论犹如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学习好、思维快的意见和想法替代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的更多的变成了花瓶摆设与陪衬,或者只是少数宠儿充当课堂焦点,缺乏的是真正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其二,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新课堂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个性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目标及具体要求,没有提示,没有指导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学生一看到底;

7、还有的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与新教材,搞所谓的学习超市,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学生喜欢哪一些就读、就学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学就怎样学;学习伙伴由自己选,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自主。其三,探究性学习成了唯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两种互动统一的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这值得肯定。但探究性学习不能超越教学目标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