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ID:13709029

大小:3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4

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_第1页
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_第2页
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_第3页
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_第4页
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与越南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立,中国与越南两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两国逐渐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走向产业内贸易,且呈快速上升趋势。本文以GL指数,实证分析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深入剖析中国与越南两个发展中国家间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通过中国与越南的产业内贸易来使双边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GL指数;产品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F1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7-0037-04DOI:10.3969/j.issn.1003-9031

2、.2013.07.08  随着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近16年来的贸易往来中,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已经逐步从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产业间贸易,转变为以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1]。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相同的产业部门中产品既存在出口又有进口的现象,它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产业内贸易理论最初产生于发达国家,现有的产业内贸易模型仅仅解释了发达国家间的水平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原因,它并没有很好的阐述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及发展走势。同时

3、,现存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主要探讨的是制成品,而对于初级产品间的产业内贸易分析过少。目前存在的很多同类初级产品的贸易与倾销或季节性原因无关,其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和越南两个国家地理位置相近,且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初级产品结构上的差异与资源禀赋的不同,使得中越产业内贸易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因而,探讨中国与越南两个发展中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促使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向更高发展的问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产业内贸易的测定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产业内贸易的测定指数—GL指数  20世纪60年代,许多学者开始对产业内贸

4、易进行经验性和统计性的研究。其杰出代表人物有沃顿恩(Verdoorn,1960),巴拉萨(Balassa,1966),格鲁贝尔和劳尔(Crubel和Lloyd,1975)等,他们都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模型和测量指数[2-4]。其中,建立在Balassa指数的基础上的Crubel和Lloyd指标(简称GL),成为迄今为止最有权威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指标,其表达式如下:  GLij=1-(1)  其中,GLij为i国在j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Mij、Xij分别是代表i国在j产业的进口额和出口额。根据格鲁贝尔和劳埃德的表述,GLij属于(0,1)。若Xij=Mij,那么

5、GLij=1,即意味着所有贸易均为产业内贸易,若Xij=0或者Mij=0,则GLij=0,表明所有的贸易均为产业间贸易,没有产业内贸易。GLij的值在0~1之间变化,越接近于0,则意味着产业间贸易的程度就越高,而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越接近于1,表明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产业间贸易越低。通常情况下,GLij的值等于或大于0.5,则表示产业内贸易占主导作用,反之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作用。  (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联合国第三次修订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来作为界定产业内贸易的标准。为了使研究更为深入,本文选用SITC前四位编码相同作为同一产业的划分标准,

6、将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见表1)。  二、中国与越南产业内贸易的现状  (一)总体水平及趋势  本文选用1993—2009年中主要年份的中国与越南进出口贸易数据,并利用GL指数,计算得到1993—2009主要年份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如表2)。从表中可看出,中国和越南间总体的产业内贸易处于一个不高的水平,两国间的贸易还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两国的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呈稳定递增趋势,可见中越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越来越突出。但GL指数不是很高,表明中国与越南的产业内贸易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二)商品结构分析  1.初级产品  从0~4类

7、初级产品来看,越南在占优势资源的领域内与中国的贸易主要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SITC0(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的2008年GL指数为0.76,属于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表明中越两国在活动物产品中互补性需求较强。SITC1(饮料及烟类)以产业间贸易为主。SITC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原料)的产品内贸易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SITC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处于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这表明两国有差异产品的需求。SITC4(动植物油、脂及蜡)也主要以产业内贸易水平为主体。总体而言,中国与越南在初级产品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  2.非初级产品  SITC5-8

8、类属于制成品,而SITC9是一些没有归类的项目。从表4看出,非初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