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计算题比较表

经济常识计算题比较表

ID:13712006

大小:9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4

经济常识计算题比较表_第1页
经济常识计算题比较表_第2页
经济常识计算题比较表_第3页
经济常识计算题比较表_第4页
经济常识计算题比较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常识计算题比较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常识计算题比较表类型经济学依据例题解析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减少一半,那么1双皮鞋可以换(   )件上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二者成正比。所以,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皮鞋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1双皮鞋可换4件上衣;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即上衣的价值量减少一半,此时1双皮鞋可以换8件上衣。 类型例题解析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高考:假

2、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那么,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A.28040B.24020C.48020D.416040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A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价值量为40元,A在4小时内生产的交换价值总量=40×4=160元,答案为D。 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3、_________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_____,这会引起_________。A、80000.5通货膨胀B、4000 0.25 购买力降低C、16000 2  纸币升值D、2000 3  购买力提高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5000×8)/5=8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纸币为16000亿元,为实际所需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

4、8000/16000=0.5(元)。所以,答案为A。高考: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1.8万亿元B.2亿元C.2.2亿元D、2.4亿元    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某国去年货币流通次数为:16/2=8,今年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则该国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6×(1+10%)=17.6万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17.6/8=2.2万亿元,答案为C。类型例题解析分配

5、方式的计算题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_______________。A.10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劳动收入”,即通过付出劳动而取得的收入。试题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5+2=7(万元)。红利收入和出租住房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不合题意。所以,答案为D。 高考:据上海高新技术成果技术转化服务中心统计,全市1300家认定转化项目企业中,科技人员持股总量逾5亿元,人均近50亿元科技人员的技术人

6、股属于A.按劳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资本要素分配D.按经营成果分配此题不需计算,考察我国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分类。科技人员激素要素入股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不一定投入资本。答案选B。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企业经济效益和利润的计算题A.某厂去年占用资金1000万元,获利200万元;今年占用资金1100万元,获利220万元B.某厂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减员10%,利润总量与上年持平C.某厂工资支出比去年增长10%,利润总量也比去年增加10%D.某厂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最终的综合指标,

7、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是指有用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利润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总值减去生产成本后的余额。二者用公式表示分别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此得出,二者的关系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不能单纯看利润是否增长,而要看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如果利润增长的幅度超过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反之,则说明经济效益降低了;如果二者的增长幅度一致,则说明经济效益不变。据此,分析四个选项:A项中利润

8、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均为10%,所以经济效益不变;B项中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故经济效益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