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捕集工艺确定

二氧化碳捕集工艺确定

ID:13740109

大小:1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二氧化碳捕集工艺确定_第1页
二氧化碳捕集工艺确定_第2页
二氧化碳捕集工艺确定_第3页
二氧化碳捕集工艺确定_第4页
二氧化碳捕集工艺确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捕集工艺确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氧化碳捕集工艺目前,工业捕集C0的手段有化学吸收法和物理吸附法。化学吸收法包括胺化合物吸收法、钙基吸收剂法、金属氧化物法、膜分离技术、、O2/CO2循环燃烧法、化学链燃烧法及生物吸收法等。尽管化学吸收法在煤气化、合成气制备、燃油重整和制氢、氮肥生产及燃煤电厂烟气脱CO2等领域都有应用,但仍存在能耗过高的问题。对此,一些学者从新吸收剂开发、吸收装置改进、能量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经济性将是决定这些方法顺利得到应用的重要依据,采用廉价、资源丰富的吸收剂捕集CO2将大幅度降低工艺成本综合对比,最后选择胺溶液吸收法,理由:常用的CO2回收利用方法有:(1)溶剂吸收法:使用溶

2、剂对CO2进行吸收和解吸,CO2浓度可达98%以上。该法只适合于从低浓度CO2废气中回收CO2,且流程复杂,操作成本高;(2)变压吸附法:采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混合气中的CO2,浓度可达60%以上。该法只适合于从化肥厂变换气中脱除CO2,且CO2浓度太低不能作为产品使用;(3)有机膜分离法:利用中空纤维膜在高压下分离CO2,只适用于气源干净、需用CO2浓度不高于90%的场合,目前该技术国内处于开发阶段;(4)催化燃烧法:利用催化剂和纯O2把CO2中的可燃烧杂质转换成CO2和水。该法只能脱除可燃杂质,能耗和成本高,已被淘汰。技术特色与优势采用化学吸收法进行燃烧后CO2捕集,具有吸收

3、速度快、吸收能力强、处理量大、回收CO2纯度高等优点;设置烟气预处理系统,脱除烟气脱硫后携带的粉尘、水等杂质,同时使用抗氧化剂和缓蚀剂,吸收剂消耗低,设备腐蚀小;CO2捕集工艺采用贫富液换热器、CO2冷却器等多级换热,热量综合利用,系统能耗低;采用尾气洗涤、气液分离等系统,充分回收尾气中的胺溶液,并保持整个捕集系统的水平衡,胺溶液和水消耗量低。工艺流程烟气CO2捕集系统由烟气预处理系统、填料吸收塔、填料再生塔、排气洗涤系统、溶液煮沸器、胺回收加热器、产品气处理系统(包括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以及系统水平衡维持系统组成。脱硫后的烟道气由引风机送入吸收塔,其中CO2被胺溶液

4、吸收,尾气由塔顶排入大气。吸收CO2后的富液由塔底经泵送入换热器,回收热量后送入再生塔。解吸出的CO2气,经处理后送入精处理系统。经过压缩加压、除湿、脱硫、制冷等工序,得到最终产品——液态CO2。如图所示:胺溶液选取:最早研究的是单一胺溶剂,例如已在工业领域应用的一乙醇胺(MEA)水溶液吸收剂,其吸收的主要反应为式(1)至式(3),其中R为~CH2CH2OH2RNH2+C02+H20一(RNH2)2CO2(1)(RNH3)2CO2+CO2十H2O—2RNH3HCO3(2)2RNH2+CO2—RNHC00NHR(3)各种有机胺单独使用时各有利弊,一、二级胺吸收速率快,但易生成较

5、稳定的氨基甲酸盐,使吸收量减小;三级胺及多级胺吸收负荷提高,但吸收速率较慢。例如,姜世楠发现MEA在C02吸收和解吸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分解成乙醛和氨,还会与C02产生不可逆反应,生成高分子量聚合物,使CO2吸收量减小。宿辉等比较了各级胺对C02的吸收情况。结果发现,在308K、三乙烯四胺(TETA)为1.0mol/L的条件下,TETA对Co2的吸收量比烷基醇胺大。目前,更多的研究着重于采用“高效低耗”的复合吸收剂取代单一吸收剂,其中研究较多的是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与活化剂的复合吸收剂(活化MDEA)。活化MDEA工艺已成为天然气捕集回收CO2的主流工艺,其主要过程是

6、活化MDEA与天然气在吸收塔内逆流接触,天然气中的酸性组分被MDEA吸收;活化MDEA富液经闪蒸塔脱除一部分气体用作燃料气,在再生塔内解吸出CO2,贫液循环使用。复合吸收剂中活化剂的浓度影响其吸收性能。艾宁等经测定发现,在3O.4℃、吸收剂中CO2的摩尔分数为4.5%的条件下,48.5%(质量分数,下同)MDEA+5.0%(质量分数)2,3一丁二酮十水的复合溶剂吸收CO2的速率快于其他两种复合溶剂(48.5%MDEA+水和48.5%MDEA+5.0%(质量分数)环丁砜+水)。王金莲等研究分析了3种复合吸收剂不同配比的吸收和再生特性,发现在MDEA中添加哌嗪(PZ),当复合吸收

7、剂C02负荷为0.2mol/mol、MDEA:PZ=1.0:0.4(摩尔比)时,复合吸收剂具有较高的吸收速率(2.0×10mol/(L·s))、较短的再生时间(40rain)和较快的再生率(77.77%)。宿辉等研究发现,在TETA一有机醇胺一水三元混合体系中,TE—TA一三乙醇胺(TEA)一水对CO2。的吸收效果最好,且TETA:TEA=1:1(摩尔比)时,吸收量最大,吸收速率最快。当吸收时间为1426S、吸收温度为308K时,CO2最大吸收量为53.23mol/mol。胺溶剂吸收法的吸收速率快,但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