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六号线测量方案

地铁六号线测量方案

ID:13759171

大小:6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4

地铁六号线测量方案_第1页
地铁六号线测量方案_第2页
地铁六号线测量方案_第3页
地铁六号线测量方案_第4页
地铁六号线测量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铁六号线测量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广州地铁六号线天河客运站施工测量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位置及范围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呈“U”型走向,西起白云区的金沙洲,向东南穿越荔湾区,经越秀区、东山区后,转至东北方向至天河区,止于天河区高塘石。第十三标段包括天河客运站、元岗站及存车线和原三号线天河客运站Ⅲ号通道。天河客运站是六号线的第21座车站,位于天河区广汕公路(天源路)与沙汕路交口处,站位东侧毗邻三号线天河客运站,西南角是天河汽车客运站,东侧和北侧是新天河商贸城(多为两层砖混商铺),起点里程YCK22+989.4,终点里程YCK23+075.2,外包总长83.3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YCK23+030。包括车站主体、换乘通道、Ⅰ、

2、Ⅲ号出入口、A、B端风亭,其中车站主体与三号线车站主体相距17.8m~24.6m,与三号线Ⅱ号风亭相距仅4m;(2).工程主要内容及设计概况本标段包括两座车站和一个三号线遗留出入口。天河客运站包括1座车站、1个联络通道、2个出入口和2处风亭,均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明挖顺作法施工。元岗站及存车线包括1座车站及存车线、2个出入口、3处风亭和1个紧急疏散通道,其中车站及存车线主体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明挖顺作法施工,其它附属结构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旋喷桩围护,明挖顺作法施工。三号线Ⅲ号通道采用钻孔灌注桩加双排止水旋喷桩围护,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安全等级为一级,防火等级为一级,

3、结构按7度地震烈度设防,人防等级为六级,车站防水等级为一级,所有附属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3).天河客运站工程地质概况车站范围内分布有较广的淤泥质土,呈分层分布,为流塑状,厚度为0.4~3.9米,平均为1.63米;还分布有较广的厚层砂层,车站范围内厚度0.50~6.50米,平均为2.21米,以及部分花岗岩风化带。8折返线穿越地层主要为:拱顶是冲-洪积砂层,边墙为花岗岩硬塑~坚塑状砾质粘性土层,局部为花岗岩全风化带,结构底板为花岗岩硬塑~坚塑状砾质粘性土层。构造特征:工程处于白云山-罗岗断隆区。无断层通过,未发现断裂迹象。水文特征:主要为大气降水,含水丰富。二、测量管理及组织机构本工程测量遵守《

4、广州地下铁道六号线施工测量管理规定及检测的技术要求和细则》条文规定,遵照《城市测量规则》、《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为做到测量成果的准确无误,本工程测量工作坚持三级管理,配备测量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项目经理部测量队进行日常的施工放样工作,并安排专业人员对测量工作进行检查、校核。由现场施工作业小组负责人进行监督复核。处精测组负责布置、测量加密控制点,复测导线控制点和水准点,项目经理部测量队积极配合处精测组的一切工作。在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严格执行测量多级复核制,并且所有上报的

5、测量成果均须附有测量原始资料。本工程测量组织机构如下:天河客运站测量组织机构图处精测组天河客运站经理部测量负责人:施工作业班组8三、测量人员及设备配置(1)、本工程施工现场设测量工程师一名,测量技术人员三名,测工两名,以满足施工现场测量的需要。其人员组成及资质见附表。(2)、根据本工程实际需要,需要配备的主要测量设备见下表:主要测量设备名称、数量及精度要求序号设备名称数量规格型号主要工作性能指标1全站仪1GTS-711S1″/1+2ppm2苏州一光J2经纬仪2J22″3苏州一光自动安平水准仪2DSZ21mm4博飞自动安平水准仪1DZS3-11mm5塔尺45M5节5mm6木尺23M10mm7钢尺

6、250M1mm8钢尺205M1mm四.主要工作内容及方法(1)、接桩与复测由设计单位勘测部门交桩后,在规定之日内对设计单位所交的测量桩点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报告结果上报监理单位。若导线网和高程网精度分别能够满足工程测量规范中的四等导线测量和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则对测量桩点进行标识和保护。为保证与相临标段准确衔接,根据要求,我部对天河客运站工程进行了导线复测,并在精密导线点之间布设了加密导线点,控制点加密采用附和导线的方式进行测量,以ⅢJ53—新华书店综合楼(原GPS8)为起始边,沿导1—导2,附和至LDJ05—LDG06。按四等精密导线施测。主要技术要求为:测角中误差≤±2.5″,测距中误差

7、≤18mm,方位角闭合差≤±5√n,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81/35000。(2)、基坑趋近导线控制测量根据本工程特点建立三条趋近导线。导线形式可为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基坑趋近导线应附合在精度较高的导线点上,近基坑点应与GPS点或精密导线点通视,并使定向具有最有利的图形。近基坑点必须纳入网中,导线应满足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要求。近基坑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在±10mm之内。基坑趋近导线全长不宜超过350m,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