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促进式教学 提升学生学习力

实施促进式教学 提升学生学习力

ID:13764196

大小:1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实施促进式教学 提升学生学习力_第1页
实施促进式教学 提升学生学习力_第2页
实施促进式教学 提升学生学习力_第3页
实施促进式教学 提升学生学习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实施促进式教学 提升学生学习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做学生学习力的“促进者”本文是江苏省首批精品课题重点培育对象、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实施促进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研究”(批准号D/2011/02/252)的阶段成果。——“促进式教学”课堂范式的思考与实践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吕水庚213200“学习只能促进,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这是每位教师的共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好比是“水壶与茶杯”的关系,教师是个水壶,学生是个空茶杯,教学就是把水壶的水倒入空茶怀。学生在课堂中完全是被动的,要彻底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就需要“促进式教学”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缺陷。“促进式教学”是

2、以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基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一种有于学生学习的气氛,教师(促进者)充分地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感到安全与自信,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它强调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和变化”,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而又充分发展的人”,这正是“促进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经过五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提炼出了促进式教学“四环节”课堂范式。从此,开启了“促进式教学”的新局面。为何“促”——用课堂激活学生大脑一次调研,我们听随堂课,发现:有的课上得太死,太

3、沉闷,教师很激情地讲,学生却没精打采,课堂没有一点生气;有的一上课就“动”,就讨论,目标针对性不够!没有载体!学生不知道怎样“动”,不是谈天说地,就是乱哄哄地讲;还有很多教师总是忍不住要在课堂上要多说一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怎么办?课堂该走向何处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而“学习力”则是学习的关键。于是,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力状况进行了系列调查,内容依据“学习力”的四个因素,延伸为学习动机、习惯、兴趣、途径、方法、交流、意志和体力等八个方面。此外,还辅助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调查他们发现:学生的

4、学生状况为中间多,两头少,呈常态分布,学习的动力不够、能力不强、毅力缺乏等。这下,他们开始“摸着门儿”了,也碰撞出了具有课堂教学的“要领”——那就是推进“促进式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借助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形成扎实的基础学力,发展独特的个性,塑造高尚的人格的教学。实施“促进式教学”,一是要改变课堂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现状,用多种促进式学习活动,去唤醒学生的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二是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促进者的作用,将单一的“教”转化为多维度的“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第4页需求,让

5、每位学生的学习力都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三是基于目前学科教学方式模糊的现状,探索出一整套“促进式教学”的课堂范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全面提升。怎么“促”——形成促进式教学范式如今,关于“促进式教学”的报道引起省内外诸多教育同仁的广泛关注,让我们随意走进一个课堂,来详细体验促进式教学的“一二四”课堂范式:这是七年级数学课,上课的内容是“确定与不确定”,执教的是一位年轻老师。上课铃响过,准时开始,没有任何的“热身”,直接进入主题。“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几件事,并回答三个问题。”简单的PPT展示:一是关于长工向东家讨要工钱智斗小故事,二是如果

6、他们将一元硬币向上抛起,然后让它自然下落到地面。三是如果他们将一枚6个面上分布着1至6点不同点数的“骰子”掷出,让它自然停止。问题1:聪明的你请想一想,地主真的在2月31日会将工钱如数付给长工吗?为什么?长工最终会拿到工钱吗?为什么?问题2:国徽面一定朝上吗?问题3:他们想得到朝上面的点数是“6点”,一定能做到吗?几分钟思考后,学生逐一回答这三个问题,不时有学生站起来补充。“请同学们通过上例,再结合生活实际,对他们生活中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做归纳。”学生举了好多生活中的例子,涉及生活中的好多方面。“请同学们交流并总结,他们生活中的事件有

7、哪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特点可以如何分类呢?学生对生活中事件进行交流、分类、归纳,每小组板书结论:事件分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又可分为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这时,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中国选手甲和乙进入最后决赛,那么,该项比赛:冠军属于中国吗?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在交流对话中,产生两种变式,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变式1:如果把问题中的“中国选手甲和乙”改为“两名外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则该项比赛:1.冠军属于中国吗?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变式2:如果把问

8、题中的“中国选手甲和乙”改为“一名中国选手和一名外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则该项比赛:1.冠军属于中国吗?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简单地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例子后,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