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巩固练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巩固练

ID:13770946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巩固练_第1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巩固练_第2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巩固练_第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巩固练_第4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巩固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8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巩固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套讲练含答案第38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政治运动影响社会习俗的变化1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2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巨变3近代民众平等意识逐渐增强4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5大众传媒的变迁维新派报纸主要功能为宣传政治思想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河南南阳期中)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盲目效法成为当

2、时报界的笑话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解析:C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受“革命巨子”的影响,政界出现了生活的“洋化”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政治运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项正确,A、D两项题中没有体现,B项理解片面化。2.(2017·北京卷,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

3、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5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套讲练含答案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解析:A “照相”属于西方科技元素,“浜”属于西方军事元素,“商标”属于西方经济元素,“达尔文”属于西方思想元素,“立宪”属于西方政治元素,这些元素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A项正确。“达尔文”“立宪”表明了西方文化影响到中国思想和制度层面,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的现状,C项错误;人们的生活观念全盘西化表述过于绝对,D项错误。3.(2017·河南部分重点高中联考)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生活在典型的柴米

4、油盐时代,也就是典型的生活必需品时代。但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们逐步进入从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转型期。这次转型最能说明(  )A.市场的供给更为充足B.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C.农村生产力出现跃进D.计划经济观念日益淡化解析:A 生活必需品时代反映了物资的相对匮乏,人们以生活必需品消费为主,而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供应更为充足,消费结构升级,对生活必需品的追求下降,消费追求转向耐用消费品,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没有涉及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的问题,也并不是只说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

5、B、C、D三项错误。4.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到:“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这些变化说明(  )A.平等意识逐渐增强B.近代风俗中西合璧C.传统礼仪不复存在D.演员地位逐渐提高解析:A 材料中梅兰芳与顾维钧见面所行之礼由打千到鞠躬到握手的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众的平等意识逐渐增强,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近代风俗中西合璧,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传统礼

6、仪不复存在,故C项排除。演员地位逐渐提高,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重点,故D项排除。5.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  )A.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B.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D.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5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套讲练含答案解析:C 材料信息“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

7、受”说明工业革命成果应用慢,故A项错误;“人力车引入之初……坐车人日见增加”,说明近代北京交通并不发达,故B项错误;从“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到“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故C项正确;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6.(2017·河南南阳期中)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说:“通商口岸的报刊一般用大部分篇幅来报道地方的和商业的新闻,商业版一般是其他版的两倍。反之,维新派报纸有两个主要版面。一版专用于报道新闻,另一版专用于社论。通商口岸报纸中占很突出地位的商业和地方消息,在

8、维新派报纸中却明显地缺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报纸成为维新派宣传政治纲领的工具B.通商口岸比维新派活动地区商业发达C.阅读报刊已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