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

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

ID:13774782

大小:47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_第1页
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_第2页
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_第3页
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路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摘 要 以沿江高速某隧道为例,重点从防排水和混凝土浇筑两方面介绍了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关键词 双连拱 中隔墙 防排水 砼浇筑1工程概况安徽省沿江高速公路某隧道,是双向四车道双连拱隧道,全段分布强-弱风化粗面岩,节理十分发育,并按节理发生严重蚀变,充填有粘性土。通过雨季地表水的补充,隧道裂隙水十分发育。沿江高速是国家重点公路项目,工期紧,并对隧道施工的内在和外观质量要求都很高。2中隔墙施工特点及难点2.1防排水系统施工质量控制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有多种方法,该隧道采用常用的三导洞法(图1),施工步

2、骤为先施工中导洞,在中隔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做好两侧抗偏压回填后,再施工两侧正洞部分。由于防排水设计很难十分完善,存在施工死角,造成防排水系统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中隔墙结构与两侧连拱结构施工间隔时间长,其中又要进行正洞开挖和支护的施工,使得早期中隔墙施工时的防排水预留接茬十分容易破坏,造成中隔墙防排水系统也难与连拱防排水系统形成整体;一是中隔墙由于施工空间狭小,难以保证混凝土和防排水设施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在中隔墙顶超挖处回填容易形成空洞,而在上方形成“V”型汇水区域,通过正洞开挖时的爆破掁动,使松动围岩的裂缝进一步发展

3、,为汇水区域提供更多的水源。以上这两个方面是容易在中墙顶纵横向施工缝产生渗水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2.2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为保证中隔墙混凝土内实外美,并在狭窄空间内实现快速施工,隧道采用整体钢模台车、泵送混凝土工法施工。这样模板拆除和移动都比在现场的拼装模型节省时间,还能减少板缝,只要加工精细,规范施工,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快速施工不难。但是在中墙顶的A部(图2),由于施工空间狭小和检查窗已关闭,混凝土不易捣实,另外在回填中隔墙顶部时,由于重力作用B部易形成空洞,这既影响防水,更影响中隔墙顶部结构受力后的安全。43隧道中隔墙施工方

4、案3.1施工顺序概述公路双连拱隧道,由于左右线多为二车道或三车道,跨度较大,往往采用三导洞法分部施工,该隧道施工也不例外,即先按常用的方法开挖中导洞,待中导洞不作开挖的运输通道后,施作中隔墙钢筋混凝土衬砌。中隔墙每9米左右设一道施工缝,并按同标号混凝土基底回填找平层施工(便于钢筋安装和确保文明施工)、基础施工、墙身施工三个工作面向洞口方向施作,施工过程中按设计文件设置沉降缝和其它预埋管线。3.2混凝土施工3.2.1施工人员布置表台车定位、加固、拆模中隔墙基础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其他现场管服人员10人12人16人12人技术、领工、电工等5人3.2.2

5、材料混凝土及防排水用的原材均按设计文件和业主要求的办理,其中粗骨料粒径不大于4cm,防止堵管,混凝土外加剂采用复合型抗裂防水混凝土膨胀剂,提高结构自防水能力,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减少混凝土的开裂。3.2.3机具为确保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采用整体模板台车、泵送混凝土工法。该工法重要的施工机械为确保生产能力的拌和站一座,泵机一台、6m3砼运输车二辆,9m长整体台车一组,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备用机具,为避免停电带来的影响,已配备能満足砼正常施工的发电机一台,整体钢模台车设计见图3。3.2.4混凝土浇筑通过检查窗向模内浇筑混凝土和捣振,由于墙身厚度为1.

6、6m,从单侧浇筑可满足要求,到了顶部窗口以上则从台车顶向内浇筑和捣振。43.3防排水施工隧道建成后,在双连拱中隔墙处较多的病害是渗漏水,在雨季,中隔墙顶部缺陷严重处还会有喷水现象发生,并可汇至路面形成积水,影响隧道的运营安全,虽然保证防排水施工质量是工程施工控制重点之一,但因为中隔墙施工空间狭窄,还会存在施工死角,所以往往中隔墙的渗漏水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许多地下工程领域专家正在关注和研究的主要主题。3.3.1止水带整体台车每组施工8.9米,组间会存在环向施工缝,在衬砌类型变化处还要设置沉降缝,为防止上部汇聚的水沿缝下渗,设置止水带是

7、较好的选择。为确保其止水的效果,施工中必须注意做到不破损、不达接、止水带中线大至与施工缝重合且要求混凝土密实。常用施工方法有如下两种:方法一(见图4):沿轴线间隔0.5米左右在挡头板上钻一¢12钢筋孔,将加工成型的钢筋由待模筑混凝土一侧向另一侧穿入,内侧卡紧止水带之半,另一半止水带平贴在挡头板上,待拆除挡头板后,将止水带靠中心钢筋拉直,然后弯曲钢筋套上止水带,模筑下一组混凝土时预埋。方法二:大致与方法一类似,不同之处就是不要将止水带贴在挡头板上,而将挡头板沿止水带处纵向断开,为防止漏浆,可用泡沫和双面胶带清缝。由于挡头板多为木板,易于现场加工和拆

8、除,且不会损伤止水带。而方法一由于后施工的另一半止水带被折后,很难以保证止水带的预埋位置和止水带不被损坏,并且由于止水带不能完全贴到挡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