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宜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宾宜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ID:13784010

大小:828.00 KB

页数:118页

时间:2018-07-24

宾宜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宾宜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宾宜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宾宜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宾宜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宾宜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宜宾县某场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积极推广和运用项目法管理,统筹兼顾,自始至终坚持“业主至上、质量第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心组织,科学施工,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服务宗旨,以勤劳、朴实、科学、积极的工作态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内容。一、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为: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2、现场调查资料和xx单位的实际情况;3、招标文件及合同;4、xx单位已通过认证的质量体系文件及作业指导书;5、xx单位已施工过的同类工程的经验;6、xx单位施工技术操作规程;7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砌石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1、《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1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5、《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96);16、《水工预应力锚

3、固设计规范》(SL212-98);17、《锚索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8、《建筑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19、《土层锚索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20、《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2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92);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18-84);23、《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24、《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25、《普

4、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26、《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96);27、《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T104-97);2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84);2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0、《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31、《xx工程库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则》;3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4-92;34、《混凝土质量控

5、制标准》GB50164-921;35、《xx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办法》;36、《钢筋焊接及试验规程》JGJ18-96;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县xx场滑坡治理工程。1、概述1.1、地质及水文条件该滑坡位于xx县xx场,且处于长江支流岷江的左岸,距xx市20km,距xx县县城所在的xx镇约10km,xx—xx—xx县乡公路从滑坡体前缘横穿。整个滑坡分为两个小滑坡,即H1滑坡和H2滑坡。H1滑坡东西向平均长650m,南北向平均宽140m,主滑段长约154m,前后缘相对高差达35m;属浅层中型土质滑坡;H2滑坡为顺层岩

6、质滑坡,东西向平均长233m,南北向平均宽130m,主滑段长约134m,前后缘相对高差达37m。整个滑坡位于龙崩槽以下的斜坡地带。1)H1滑坡由于现在H1滑坡体上建有大量建筑物及构筑物,故滑坡原地貌早已被人改造或破坏。依现状来看,主要微地貌单元有陡坎、冲沟以及斜坡地貌,滑坡总体地貌为一个区域性的斜坡地貌,但地形平缓,起伏不大,坡角总体小于20°,且西部地形起伏大,东部地形起伏小,滑坡纵向地形变化逐次为:后壁为基岩陡崖,后缘为崩滑堆积的斜坡,坡角约为20~30°,地表树木微见倾斜现象;滑坡中后部为缓坡和平台地形,坡角约为1

7、0~15°,地表除少部分地方为耕地外,其他地方基本已被改建为当地居民住房;前缘地形较缓,坡角约为8°左右,其上建筑物的数量和密度亦最大;其剪出口出露于岷江岸边,且位于土岩界面上。2)H2滑坡H2滑坡前缘坡度较陡,直接为陡坎,后部坡度较缓,约20°左右。主要地貌单元有平台、陡崖、冲沟、斜坡地貌,地形较陡,起伏较大,滑坡纵向地形变化逐次为:滑坡后壁为陡坎,坡度较大,坡角约为25°左右;滑坡后缘为凹槽,此为滑坡在过去滑移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深长拉裂缝;滑坡中部及东部被人为改造成三级平台,总体地形较缓,坡角约为12°~20°,滑坡西

8、部,则基本保持着斜坡地貌,部分被开垦为耕地,约占滑坡地表面积的19%,坡度较大,坡角约为18°~25°,前缘地形直接变为陡崖,剪出口处局部基岩出露,但大部分已被坡残积物覆盖。H1滑坡的滑体物质组成以填土、粉质粘土夹角砾及块石土为主;H2滑坡的物质组成以全~强风化的泥、砂岩为主,局部夹有中风化的泥岩、砂岩,其次还有少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