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

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

ID:13790577

大小:14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4

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_第1页
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_第2页
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_第3页
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_第4页
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岩石与矿物概念、区别1、矿物概念: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与化合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摩氏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解理: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长石)、不完全解理(磷灰石)断口:矿物受打击后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按形态分为贝壳断口、锯齿状断口、参差状断口、平坦状断口矿物的颜色与光泽2、岩石概念:在一定的地址条件下有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

2、体一、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特征结构全晶质结构(深成岩:花岗岩、橄榄岩、辉岩、正长岩)半晶质结构(浅成岩:花岗斑岩、辉绿岩、玢岩)玻璃质结构(喷出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特征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成分类型(SiO2含量):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常见的岩浆岩超基性岩类:辉岩、橄榄岩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类:正长岩、安山岩、正长斑岩、粗面岩、闪长岩、闪长玢岩酸性岩类:花岗岩、

3、花岗斑岩、流纹岩二、沉积岩: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特征结构:碎屑结构(碎屑与胶结)、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特征构造: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波形层理)层面构造(泥裂、雨痕、生物构造)、化石构造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母岩的风化破碎作用、沉积物的搬运作用、沉积物的沉积作用、沉积物的成岩作用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压固脱水作用、胶结作用(胶结物:硅质、铁质、钙质、碳质、泥质。方式:基底、镶嵌、孔

4、隙、接触胶结)、重新结晶作用、新矿物生成常见沉积岩碎屑岩:根据粒度细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化学岩:根据成分分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硅岩和其他一些化学岩三、变质岩:岩石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或化学成分加入或析出影响,发生了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变质岩基本特征:出现变质矿物和特殊的变质构造;不同的变质矿物表明不同的变质环境变质岩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埋藏、动力、热液、区域变质变质岩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变质岩的特征构

5、造是片理(叶理:由于强烈变形和变质作用使片状或板状矿物成定向排列而形成的一种面妆构造)片麻理则不然,它是不同矿物交替成层分布造成的常见的变质特征矿物与岩石石榴子石、滑石、蛇纹石、红柱石、十字石等片麻岩、千枚岩、板岩、片岩、大理岩、石英三大岩石的主要鉴别特征、主要常见类型第二部分1、地质年代表(系或纪)地质年代: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分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的地质年代地层:地球形成过程中某时段形成的岩石组合体。地层年代单位:某地层形成时的时间段落。分代、纪、世、期、时地质年代表:震旦ZZ、寒武З、奥陶O、志留S、泥盆D、石炭C

6、、二叠P、三叠T、侏罗J、白垩K、早第三E、晚第三N、第四纪Q时间地层单位:某时间段内形成的一整套地层,包括时间和地层的岩石特征、构造特征等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沉积岩:地层对比法、岩性对比法、地层接触法、古生物法(化石法)岩浆岩:侵入接触、沉积接触产状:岩层在空间上的产出或分布状态。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倾向: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一条直线,该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方位角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2、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与地质图上的表征地质构造:地壳构造运动在岩石或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常见

7、构造类型:水平与单斜、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不整合构造3、褶皱构造的基本特征、描述的基本要素、类型、工程意义和研究方法一、褶皱的定义:组成地壳的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层形成一系列的弯曲而未丧失连续性的构造。根据其形状和组成地层的空间关系分为两大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老地层在中间,两侧对称出现由老到新的地层。向斜:岩层向下凹曲,新地层在中间,两侧对称出现由新到老的地层。褶曲要素:1、核部:褶曲的中心部分。2、翼部:位于核部的两侧,向不同方向倾斜。3、轴面:从褶曲顶平分两翼的面。4、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5、枢纽:轴

8、面与褶曲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褶皱识别方法:1、穿越法(垂直岩层走向)地层重复对称出现,岩石塑性弯曲2、追索法(平行岩层走向)查明褶皱的延伸方向变化3、穿越法+追索法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1)褶皱的识别2)对建筑工程: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塌陷)3)道路工程:选线、隧道(施工、偏压、基础稳定性)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边坡稳定性、偏压、岩体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