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淬火工艺原理4-2

表面淬火工艺原理4-2

ID:13794476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表面淬火工艺原理4-2_第1页
表面淬火工艺原理4-2_第2页
表面淬火工艺原理4-2_第3页
表面淬火工艺原理4-2_第4页
表面淬火工艺原理4-2_第5页
资源描述:

《表面淬火工艺原理4-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2表面淬火工艺原理一、钢在非平衡加热时的相变特点如前所述,钢在表面淬火时,其基奉条件是有足够的能量密度提供表面加热,使表面有足够快的速度达到相变点以上的温度。因此,表面淬火时,钢处于非平衡加热。钢在非平衡加热时有如下特点:1.在一定的加热速度范围内,临界点随加热速度的增加而提高。在快速加热时均随着加热速度的增加而向高温移动。但当加热速度大到某一范围时,所有亚共析钢的转变温度均相同.加热速度愈快,奥氏体形成温度范围愈宽,但形成速度快;形成时间短.加热速度对奥氏体开始形成温度影响不大,但随着加热速度的提高,

2、显著提高了形成终了温度.原始组织愈不均匀,最终形成温度提得愈高.2.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性随着加热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如前所述,随着加热速度的增大,转变温度提高,转变温度范围扩大.随着转变温度的升高,与铁素体相平衡的奥氏体碳浓度降低,而与渗碳体相平衡的奥氏体碳浓度增大.因此,与铁素体相毗邻的奥氏体碳浓度将和与渗碳体相毗邻的奥氏体中碳浓度有很大差异。由于加热速度快,加热时间短,碳及合金元素来不及扩散,将造成奥氏体中成分的不均匀,且随着加热速度的提高,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性增大。例如0.4%C碳钢,当以130℃/s的加热

3、速度加热至900℃时,奥氏体中存在着1.6%C的碳浓度区.显然,快速加热时,钢种、原始组织对奥氏体成分的均匀性有很大影响.对热传导系数小,碳化物粗大且溶解困难的高合金钢采用快速加热是有困难的.3.提高加热速度可显著细化奥氏体晶粒.快速加热时,过热度很大,奥氏体晶核不仅在铁素体一碳化物相界面上形成,而且也可能在铁素体的亚晶界上形成,因此使奥氏体的成核串增大。又由于加热时间极短,奥氏体晶粒来不及长大.当用超快速加热时,可获得超细化晶粒。4.快速加热对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及马氏体回火有明显影响.快速加热使奥氏体成分不

4、均匀及晶粒细化,减小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左移.由于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性,特别是亚共析钢,还会出现二种成分不均匀性现象。在珠光体区域,原渗碳体片区与原铁索体片区之间存在着成分的不均匀性,这种区域很傲小,即在微小体积内的不均匀性.而在原珠光体区与原先共析铁索体块区也存在着成分的不均匀性,这是大体积范围内的不均匀性.由于存在这种成分的大体积不均匀性,将使这二区域的马氏体转变点不同,马氏体形态不同.即相当于原铁素体区出现低碳马氏体,原珠光体区出现高碳马氏体.由于快速加热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性,淬火后马氏体成

5、分也不均匀,所以,尽管淬火后硬度较高,但回火时硬度下降较快,因此回火温度应比普通加热淬火的略低。二、表面淬火的组织与性能1.表面淬火的金相组织钢件经表面淬火后的金相组织与钢种、淬火前的原始组织及淬火加热时沿截面温度的分布有关。最简单的是原始组织为退火状态的共析钢。淬火以后金相组织应分为三区,自表面向心部分别为马氏体区(M)(包括残余奥氏体),马氏体加珠光体(M十P)及珠光体(P)区。这里所以出现马氏体加珠光体区,因快速加热时奥氏体是在一个温度区间、并非在一个恒定温度形成的,其界限相当于沿截面温度曲线的奥氏体

6、开始形成温度及奥氏体形成终了温度.在全马氏体区,自表面向里,由于温度的差别,在有情况下也可以看到其差别,最表面温度高,马氏体较粗大,中间均匀细小,紧靠开始形成温度区,由于其淬火前奥氏体成分不均匀,如腐蚀适当,将能看到珠光体痕迹(“珠光体灵魂”).在温度低于奥氏体形成终了温度区,由于原为退火组织,加热时不能发生组织变化,故为淬火前原始组织.若表面淬火前原始组织为正火状态的45钢,则表面淬火以后其金相组织沿截面变化将要复杂得多.如果采用的是淬火烈度很大的淬火介质,即只要加热温度高于临界点,凡是奥氏体区均能淬成马

7、氏体,按其金相组织分为四区,表面马氏体区(M),往里为马氏体加铁素体(M+F),再往里为马氏体加铁索体加珠光体区,中心相当于温度低于奥氏体开始形成温度区为淬火前原始组织,即珠光体加铁索体。在全马氏体区,金相组织也有明显区别,在紧靠相变点Ac3区,相当于原始组织铁索体部位为腐蚀颜色深的低碳马氏体区,相当于原来珠光体区为不易腐蚀的隐晶马氏体区,二者颜色深浅差别很大(图4-5b)。由此移向淬火表面,低碳马氏体区逐渐扩大,颜色逐渐变浅,而隐晶马氏体区颜色增深,靠近表面变成中碳马氏体(如图4-5a)。图4-545钢表

8、面淬火后不同加热温度区的金相组织若45钢表面淬火前原始组织为调质状态,由于回火索氏体为粒状渗碳化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均匀组织,因此表面淬火后不会出现由于上述那种碳浓度大体积不均匀性所造成的淬火组织的不均匀.在截面上相当于Acl与Ac3,温度区的淬火组织中,未溶铁索体也分布得比较均匀.在淬火加热温度低于Ac1,至相当于调质回火温度区,如图4-6中C区,由于其温度高于原调质回火温度而又低于临界点,因此将发生进一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