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1.2《百舸争流的思想》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

政治:1.2《百舸争流的思想》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

ID:13796159

大小:36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4

政治:1.2《百舸争流的思想》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_第1页
政治:1.2《百舸争流的思想》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_第2页
政治:1.2《百舸争流的思想》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_第3页
政治:1.2《百舸争流的思想》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_第4页
政治:1.2《百舸争流的思想》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1.2《百舸争流的思想》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政治:1.2《百舸争流的思想》分项练习试题(江苏专版•必修4)一、选择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2011·苏北四市模拟)承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是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南京的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现代化都市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这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解析: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从实际出发,反映了作为思维范畴的决策正确反映了客观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物质不依赖于意识,A错误。物质决定意识,B错误。思维也可能是对

2、存在的错误反映,D错误。应选C。答案:C2.(2011·苏州模拟)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解析:A、B两项尽管表述方法不同,但其意思是相同的,由于其自身包含了两层意思,故不能成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C项的说法是其标准;D项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答案:C3.(2011·扬州模拟)近代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我们相信因果关系的存在是非理性

3、的,因为归纳得不出普遍必然规律。现实中我们相信因果关系,比如火使人温暖,水使人清醒,是因为不这样就要吃苦头。但是从理论上看,我们的理性无论如何也得不出普遍必然因果关系,关于原因和结果,我们的一切推论无非是从习惯来的,信念与其说是我们天性中思考部分的行为,不如说是感觉部分的行为比较恰当。这一观点表明了休谟主张(  )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D.可知论解析:从题目中得知,休谟不认为有所谓的世界一般的本质和规律,或者至少它是不确定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不可知论。答案:B二:唯物主义及其形态4.(2011·连云港模拟)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4、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认识和理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A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干要求。B是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立。D是指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故选C。答案:C5.(2011·盐城模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②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

5、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④缺少辩证法思想,具有机械性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①③④都是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②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应排除。故选D。答案:D6.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172个“天问”。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④“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③显

6、然不具有唯物主义倾向。④不涉及世界本原和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因而既不属于唯物主义,也不属于唯心主义。答案:A7.(2011·泰州模拟)“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株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与此观点意义相同的是(  )A.我思故我在B.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C.物是观念的集合D.人是万物的尺度解析:题干强调的是人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A、C、D三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属于(  )A.辩

7、证唯物主义哲学范畴B.客观唯心主义范畴C.主观唯心主义范畴D.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范畴解析:辩证法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而唯物主义又是同辩证法结合在一起的唯物主义,既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故选A项。答案:A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9.下列选项与“存在就是被感知”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气者,理之依也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解析:题干中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显然,B项观点与其一致。C、D两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A项是客观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