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耀州窑陶瓷文献新读

金代耀州窑陶瓷文献新读

ID:13805698

大小:21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4

金代耀州窑陶瓷文献新读_第1页
金代耀州窑陶瓷文献新读_第2页
金代耀州窑陶瓷文献新读_第3页
金代耀州窑陶瓷文献新读_第4页
金代耀州窑陶瓷文献新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代耀州窑陶瓷文献新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收藏界》2006年第9期 杜 文     传统观点认为耀州窑自金代开始衰落,随着近年来金代耀瓷窖藏不断发现,在药王山金代碑刻上又发现提及贡瓷的文字记载,研究界对金代耀州窑的历史地位有了新的认识,金代不应被简单视为耀州窑的衰落期,对金代耀州窑的成就应客观予以认识,该窑金代烧造量并不逊于北宋,在月白釉方面还有所创新。本文尝试就金代耀州窑陶瓷文献结合考古新发现重新加以释读。www.yibaosc.com 一、传统文献记载的金代耀瓷    1、南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五:“又尝见北客言,耀州黄浦镇烧瓷名耀器,白者为上,河朔用以分茶。出窑一有破碎,即弃于河,一夕化

2、为泥”。   从“尝见北客言”可知周辉并未亲至黄堡镇,堡在关中方言中念“pǔ”,与周辉记载字音相近。此条文献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记述金代耀瓷“白者为上,河朔用以分茶”,河朔在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三国志》袁绍传有“振一郡之卒,撮蓟州之众,威振河朔,名震天下”的记载。《清波杂志》反映出金代耀瓷在黄河以北地区广受欢迎,以白(即现代所称的月白釉瓷)为上。“出弃河化泥”的说法则属于演绎,类似内容在北宋元丰七年《德应侯碑》中也存在。   从铜川黄堡古窑址考古发掘可知,当地古窑场多建在漆水河两岸的台地上,废品和燃料灰渣可以倾倒进河中,便于处理废料,其实邻河烧造的古窑

3、场多采用这样的处理办法。废瓷投入水中可化泥或“白泥”,应指拉坯成型后变形或破碎的坯件投入水中可软化重新使用,烧结后的瓷坯是不可能化为泥水的,废瓷投河化泥应该是古人的演绎。    2、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遂宁出罗,谓之越罗,亦似会稽尼罗而过之。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馀姚县秘色也。然极粗朴不佳,惟食肆以其耐久,多用之。”  《老学庵笔记》为陆游晚年所著,陆游出生于1125年10月,虽然出生于北宋末年,实际生长在南宋。他在1170年曾任夔州通判(今四川奉节),乾道八年离夔州抵汉中,在四川宣抚使司王炎幕下任职,同年11月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

4、后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任职,至淳熙五年(1178年)方离蜀东归。陆游在四川任职近十年,因此他在介绍遂宁出罗名为越罗的同时,提到耀瓷也被称作“越器”,遂宁指宋代遂宁府(今四川遂宁县)。    在陕西关中通往陕南和四川的沿途曾多次出土宋金耀州窑瓷器,如1959年蓝田县城关镇南寨发现金元时期瓷器窖藏,出土有耀州窑月白釉方炉、贴夔纹三足炉等;丹凤博物馆展板中有北宋耀州窑刻花青瓷执壶照片及明代白釉高足碗实物;宝成铁路沿线的凤县双石铺、凤州等地出土的一些青瓷从纹饰和造型可判定为宋金耀瓷;陕西略阳县出土宋瓷窖藏中,3件三足炉墨书有南宋“嘉泰四年柒月”(1204年)年号

5、;1984年四川荣昌县曾出土窖藏瓷器145件,其中耀瓷66件,基本被定为金代产品。川陕沿途宋金耀瓷多次出土,说明宋金耀瓷存在输入四川的通道,金与南宋仍保持商业贸易,耀瓷可沿丹江输入陕南,经广元运至成都,亦可沿嘉陵江输入四川并运至重庆一带。馆藏文物、考古发掘品与《老学庵笔记》相结合,说明陆游在四川(或陕南)具备亲眼见过耀州青瓷的条件,民间食肆以其“耐久”多乐于使用,“然极粗朴不佳”,应指制作粗糙的金代耀州窑类型的青瓷日用盘碗。   近期四川的陶瓷研究者向笔者提供了南宋重庆涂山窑仿烧的耀州窑风格的青瓷印花碗图片,这件南宋四川涂山窑印花青瓷碗在造型、纹样、印花

6、工艺等方面明显借鉴或模仿了金代耀州窑的印花青瓷。另外笔者在河南商丘豫东陶瓷博物馆看到永城一带隋唐大运河故道沉船中出土的耀州窑系宋金青瓷几乎均为河南新安、临汝、宜阳等窑口烧造,几乎看不到黄堡耀州窑中心窑场的产品。在宁波、扬州等地虽曾出土北宋耀瓷残件,但笔者从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获悉,杭州出土宋金耀瓷的残件较少,说明耀瓷输送至南方的高潮时期是在北宋中后期。在南宋瓷业空前发展之下,加之宋金对峙,课税增加,金代耀瓷(包括河南耀州窑系青瓷)失去了长途贩运输入南方以获利的条件。   综合以上几个因素,笔者倾向于陆游是在四川而非在江南看到食肆多使用的耀州窑类型的青瓷,目前

7、看到的金初带纪年铭的耀州窑黄堡窑场烧造的青瓷质量尚佳,陆游何以称其“然极粗朴不佳”?加之有“惟食肆以其耐久,多用之”,说明输入的数量极大,陆游如果是在四川看到当地大量使用耀州窑金代风格的青釉碗盘,这些四川当地销售的耀州窑类型青瓷中,极可能混入了大量涂山窑等四川地方窑口仿烧的质量不高的类似耀瓷风格的青瓷产品。    3、明万历本《同官县志》卷八:“黄堡镇一名黄堡寨,前宋代御地也,在县南四十里,按地理志黄堡在金尤为重镇,旧有陶场,居人建紫阳宫祀其土神,宋熙宁中封其神为德应侯,以陶冶著灵应故也,祀以晋永和时人柏林配享,盖传居人陶术者,今其地不陶,陶于陈炉镇,其

8、镇复庙祀德应侯如黄堡云”。   此条文献记载黄堡因位于陕北通往关中的通衢大道,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