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事故的自救与互救

透水事故的自救与互救

ID:1382660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1

透水事故的自救与互救_第1页
透水事故的自救与互救_第2页
透水事故的自救与互救_第3页
透水事故的自救与互救_第4页
透水事故的自救与互救_第5页
资源描述:

《透水事故的自救与互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透水事故的自救与互救一、透水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1、任何地点发现透水事故时,井下现场职工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2、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3、如透水后破坏了照明和巷道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4

2、、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时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5、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挣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登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6、如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二、透水后被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71、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迫不得已时,可爬上巷道中高冒空间待救。如系

3、老窑积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2、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做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3、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4、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绝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引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

4、过滤。5、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以防发生意外。二、防止瓦斯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井下人员一但遇到或发现瓦斯爆炸或爆炸预兆7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措施进行自救。具体方法是: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帖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最好用衣服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沿着避灾路线,赶快撤退到新鲜风流中。若巷道破坏严重,不知

5、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棚子较完整的地点躲避等待救护。二、掘进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的自救与互救措施1、如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到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撤出危险区;不能行走的伤员,在靠近新鲜风流30~50m范围内,要设法抬运到新鲜风流中,如距离远,则只能为其佩戴自救器,不能抬运。撤出灾区后,要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2、如发生大型爆炸,掘进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但遇险矿工

6、受伤不重时,应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如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的棚子下面,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相互安慰、稳定情绪,等待救助,并有规律的发出呼救信号。对于受伤严重的矿工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并且要利用压风管道、风筒等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三、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71、如果进回风巷道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所产生的在有害气体,较易排除。这种情况下,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严重伤害,应迎风撤出灾区。回风侧

7、的人员要迅速用自救器,经最近的路线进入进风侧。2、如果爆炸造成严重的塌落冒顶,通风系统被破坏,爆源的进、回风侧都会聚积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该范围所有人员都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立即打开自救器佩戴好。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出,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经最短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冒顶严重撤不出来,首先要把自救器佩戴好,并协助重伤员在较安全地点待救;附近有独头巷道时,也可进入暂避,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立临时避难所,并把矿灯、衣物等明显的标识物,挂

8、在避难场所外面明显的地方,然后进入室内静卧待救。四、矿井火灾事故的自救与互救1、首先要尽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2、撤退时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不能狂奔乱跑。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73、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