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

ID:13828887

大小:2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4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_第1页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_第2页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_第3页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_第4页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摘要: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农村中学语文学科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农村中学“重文轻语”的教学弊病,按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确立研究的目标、原则,设计教学的内容、方法。它对培养、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关键词:新课程培养农村中学生说话能力训练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学生在课外与同学可以说的慷慨陈词,滔滔不绝;可同样是这些学生,有的在课堂上

2、则常常沉默寡言,一声不吭,这是怎么回事?课外思维活跃,能说会道的学生为什么到了课堂上却一下子变的表情呆滞,笨嘴拙舌了呢?仔细听听他们课外谈话的内容,不难发现,他们说的是他们自己想说的,他们所说的是融入了他们的思想的他们的生活。有了生活,有了理想,所以他们能滔滔不绝;而课内他们必须抛开他们熟悉的种种生活,服从于老师的思想。老师指东,他们得说“东边出太阳”;老师指西,他们得说“西边下大雨”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他们被动的听讲,被动的接受,即使有思想,

3、最后也变成了被动的,他们又有多少主动学习的要求呢?没有要求,哪里谈的上收获?如果拿观众和演员作比,课外,学生是演员;课内,他们几乎成了观众,充其量只是在演员表演精彩之时鼓几下掌,喝几下采,相形之下,他们什么时候兴趣大,投入的激情更多呢?遗憾的是,课外的谈话虽有生活,虽有思想,却没有教师适当的引导,难免多了一些随意性,少了一些规范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上课说话的能力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试想:如果能引导学生把课外的听说与课内的训练相结合,让课外生活带入课内,不就能调动课堂说话的积极性了?一、农

4、村中学生说话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目前农村中学生在说话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怕说,或想说的不敢说,敢说的却又不能说,能说的却又不善说。究其原因,固然与我们的“重文轻语”的教学弊端有关,然而农村中学生各种不良心态的存在也是重要的原因。具体说来,可分以下几种:㈠恐惧心理不敢正视现实,羞于或畏于口语训练,因而采取消极躲避的态度。有一个事实让我记得:在实习期间,第一个星期班里组织一次班会,因为互相都不熟悉,我们要求自我介绍,结果主动站起来的只有2人,其他的都是低头呆在那儿,我叫了一名学生发言于是他站起来只讲了4句话

5、,“我叫---,男,义乌人,今年14岁。”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这样的介绍能行吗?这部分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口语基本功较差,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表辞达意,因而一讲话,便心里慌,辞不达意,前言难接后语。久之,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越躲越怕,越怕越躲,视说话训练为畏途。㈡轻视心理对口语练习缺少正确认识,因而对口语练习持轻视、漠视态度。这些学生往往视学习书本知识为唯一宗旨,认为口语训练与分数、升学无关。死记知识是学习的唯一目的,口语练与不练、练好练坏没多

6、大区别,因而不加重视。也有学生认为:人自出生便开始天天接触语言,天天说话,又何须再加强训练?㈢懒惰心理意志薄弱,缺少学习的毅力、恒心,懒惰的思想在作祟。说话能力的提高非在一时之功,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不可一蹴而就,更无终南捷径。而一部分学生在稍加努力不见成效时,就轻易打“退堂鼓”。这样如何能提高说话能力?二、培养农村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必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有其迫切的必要性。㈠适应社会发展,提高人的口语素质的需要。社会的开放,时代的发

7、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的大量涌入,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地倚重于语言而不是文字,语言交际活动也日益频繁,这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口语能力,较高的口语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口才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因此,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素质的高度重视,也给学校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语文教学要跟上时代步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说话能力,将口语教学纳入良性运行机制,把“说”的训

8、练落到实处,从而使中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变为现实。㈡体现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同时,《大纲》中对初中学生的说话能力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浙江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六册,共安排了22篇侧重说话训练的课文,用48课时对学生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