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酿造酒教学设计

谷物酿造酒教学设计

ID:13836277

大小:55.7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谷物酿造酒教学设计_第1页
谷物酿造酒教学设计_第2页
谷物酿造酒教学设计_第3页
谷物酿造酒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谷物酿造酒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1-42课时《谷物酿造酒》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唐良凤,凌飞授课内容:《餐饮服务与管理》第五单元酒水知识与酒吧服务主题二酿造酒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啤酒的“度”、营养和分类,了解黄酒和日本清酒的基本情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能对酒水做简单介绍。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谷物酿造酒,扩展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啤酒的“度”、啤酒分类;谷物酿造酒的饮用方法。教学难点:啤酒的“度”、营养和分类,谷物酿造酒的饮用方法。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啤酒、黄酒、清酒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

2、意图导入【案例】“慕尼黑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节原名“十月节”,起源1810年10月12日,因在这个节日期间主要的饮料是啤酒,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其为啤酒节。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持续两周,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也是世界三大啤酒节之一。提问:你了解啤酒吗?观看案例,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引出新课引起注意、激发求知欲。4讲授新课谷物酿造酒【讲解】谷物酿造酒的原材料主要是谷物。典型的谷物酿造酒有啤酒、黄酒和日本清酒。提问:上节课提到水果可以酿造成酒,那么谷物是否也能酿造酒,为什么呢?思考:谷物酿造与水果酿造有什么不同?学习新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啤酒【讲解】1

3、、啤酒的“度”麦芽汁浓度酒度2、啤酒的营养——液体面包3、啤酒的分类有无杀菌颜色4、中外啤酒简介*扩展:1、啤酒的饮用方式——冰镇饮用2、如何判断啤酒质量?(1)看日期:查看瓶装啤酒的出厂日期。按原轻工部规定:瓶装新啤酒,保存期为7天;瓶装熟啤酒,保存期为40天至60天。(2)看色泽:观察透明度及泡沫,质优的啤酒,注入杯内时升起的泡沫高度不应低于3厘米,而且泡沫洁白、细腻,能持续4~5分钟以上才消失。(3)闻香气:质优的啤酒,应具有明显的麦芽清香和酒花特有的香气。(4)阅读教材,书写笔记请学生列举啤酒的品牌多媒体演示、讲解等多种手段增加学生对谷物酿造酒的感性认识,实现本课能力、情感目标。

4、4尝味道:质优的啤酒,喝到嘴里具有煞口和非常爽口的感觉,没有异味、涩味等。二、黄酒【讲解】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1、浙江绍兴加饭酒“女儿红”、“状元红”的由来2、福建龙岩沉缸酒龙岩酒有不加糖而甜,不着色而艳红,不调香而芬芳三大特点。酒质呈琥珀光泽,甘甜醇厚,风格独特。*黄酒饮用方法:传统的饮法是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一般在冬天,盛行温饮。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常温下饮用,在香港和日本,流行加冰后饮用。即在玻

5、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的黄酒,最后加水稀释饮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在杯内。三、日本清酒【讲解】日本清酒是借鉴中国黄酒的酿造法而发展起来的日本国酒。日本人常说,清酒是上帝的恩赐。1000多年来,清酒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喝的饮料。在大型的宴会上,结婚典礼中,在酒吧间或寻常百姓的餐桌上,人们都可以看到清酒。清酒已成为日本的国粹。日本清酒的饮用与服务1.酒杯  饮用清酒时可采用浅平碗或小陶瓷杯回答:什么季节饮用黄酒较多,为什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谷物酿造酒的饮用方法,突出本课重点难点。4,也可选用褐色或青紫色玻璃杯作为杯具。酒杯应清洗干净。2.饮用温度  清酒一般在常温(16℃左右

6、)下饮用,冬天需温烫后饮用,加温一般至40~50℃,用浅平碗或小陶瓷杯盛饮。3.饮用时间  清酒可作为佐餐酒,也可作为餐后酒。课堂练习(三)练习简述啤酒、黄酒、日本清酒的饮用方法分组讨论进一步巩固知识,实现本课知识目标。课堂小结【小结】(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小结)1、啤酒的“度”?2、啤酒的分类有哪些?3、啤酒、黄酒、日本清酒的饮用方法有何不同?讨论、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再次明确本节课程的重要知识要点。作业1、练习册相关练习。2、除了课本中所提到的谷物酿造酒的品牌,你还能找到哪些?3、如何品味黄酒?完成练习,查找资料对谷物酿造酒有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实践【板书设计】谷物酿造

7、酒一、啤酒1、啤酒的“度”2、啤酒的营养3、啤酒的分类4、中外啤酒简介二、黄酒三、日本清酒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