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

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

ID:13852897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4

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_第1页
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_第2页
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_第3页
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_第4页
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后金融危机的教育发展路径选择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山东省高职教育的SWOT分析  优势  1.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高职教育开始试办之初,山东省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不足10所,到2011年,山东省的高职院校已增至76所,除此之外还另设分校办学点5所,仅次于江苏省。2011年,我省省属高校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总量为万人,其中高职院校招生

2、万人,占普通本专科招生的%,高职在校生万人,毕业生万人,占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数量的%,高职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增长。2.区域分布日趋合理。目前山东省高职院校在地理区域上已经覆盖全省,涉及地市17个,目前济南20所,青岛9所,潍坊9所,淄博7所,烟台5所,分布情况与各市经济发展状况基本相符。3.专业设置覆盖面广。山东省72所高职院校以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为依据,开设的专业已经可以全部覆盖大类专业。在78个二级类专业中,山东省目前有65个,覆盖率达到了83%。此外,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专业共有823个专业,其中目录内专业53

3、1个,目录外专业292个。山东省高职共开设目录内专业272种,平均专业种类覆盖率为51%,排在前三位是土建89%,财经83%,电子信息83%。4.多元化办学主体形成。一般而言,办学主体可分为公办、行业企业办、中外合办和民办等多种形式。近年来山东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民办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一批投资大、机制新的民办高校介入高职领域。2000年山东省只有1所民办高职院校,在山东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到2010年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已经增至20所,而且分布范围很广。5“.订单式”等培养模式积极探索。目前,山东省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不同的情况,积极探索并分别采取了不

4、同的提高技能的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办学、企业助学、创建合作企业等多种模式。如山东省商务职业学院与家家悦集团共建“家家悦储备店长班”;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休闲产业管理系与辽宁金通航空培训有限公司、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等企业合作,对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实施订单式培养;山东交通学院与德国博世公司建立了德国博世实训基地,并获得20余台套先进的汽车检测设备和大量的维修技术资料。这些教育模式的探索为山东高职院校更好地发展提供了路径。  劣势  1.专业建设方向趋同,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在山东省现有专业中,布点数量较多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技术4

5、5个,物流管理43个,数控技术4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41个,会计电算化41个,计算机网络技术39个,电子商务38个等。而与山东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农林牧渔、轻纺食品等大类中的相关专业设立很少,同时存在着社会急需的实用型的工科专业不足的情况。从课程设置来看,虽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要求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得低于1/3,但大多数学校把实践教学与技能操作等课程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年开设。而由于受就业压力的影响,最后一年绝大部分学生精力都放在找工作上,根本没时间、精力和心思进行技能训练。所以实践教学形同虚设,无法体现高职教育“重实践,重操作”的特点。在对学生

6、的调查问卷中,对本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表示一般、较弱、较强和强的比例分别为:%、%、%、%。2.观念认识不到位,高技能人才短缺。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学生的主要目标仍是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而非高职教育,读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重普教、轻职教的情况还较为普遍。观念认识不到位,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山东企业职工队伍中高级技工的比例低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仅占技术工人的6%,与发达国家30%至40%的水平相距甚远。3.实习实训基地不足,产学合作相对薄弱。对于实训场地、设备和实习时间的调查显示,实习实训形同虚设的和基本无实习的占的比

7、重最大,可见对一些高职院校而言,实习实训基地不足、实习环节薄弱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山东省高职院校存在的另一个突出现象就是产学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仍然流于表面形式。在对高职院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中,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校企合作不理想,企业界和学校双方不能相互深度介入,还没有把企业育人资源和思路纳入高职教育的视野,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次状态,未建立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4.师生比例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紧缺。截至2010年,山东省高职院校在校生近70余万人,专任教师不足3万人,平均师生比为1:23,这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高专院校师生比1:14的比

8、例有一定的差距。且教师队伍结构总体不平衡,年轻教师多,高水平、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