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ID:1385346

大小:1.22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1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_第1页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_第2页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_第3页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_第4页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经世”精神与儒家的秩序重建嘉善高级中学王亮一、说教材明末清初是我国社会的一个大动荡时期,政治的风云变幻、社会的新陈代谢,表现为思想界的活跃。当时的著名思想家批判继承宋明理学,试图重建社会秩序,使我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它不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中国近代反专制思想的学习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二、说学情1.学力状况:优势: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不足:综合分析经验缺乏,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2.知识储备:初中知识储备:“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高中知识储备:明清的政治经

2、济史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顾炎武等明清思想家及其主张,结合时代特征把握明清儒学的发展脉络与影响,培养学生多维度阐释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史料,小组合作,在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下从不同角度探究理解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他们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其思想价值,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四、说重点难点重点: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及其主张。难点: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明清儒学的发展。设计意图:《课标》与《省学科教学指导意

3、见》的重合部分必为本课重点。基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力状况,我确定了本课难点。五、说教法教师创设情境,打通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政治、经济文明发展之间的联系,运用范例教学法,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发展的观点多角度探究。六、说教学流程导入设计展示新闻:南京大学2014年毕业典礼颁出“治国”“平天下”奖(凤凰网)设计意图:呈现近期热点新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境。设计问题通过师生互动营造一种和谐、活跃的氛围,引出该课主题:“经世”精神与儒家的秩序重建,导入新课。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4、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突破难点——创设情境因“入世”而盛:秩序构建经世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宋代)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出……觉到他们应该担负着天下的重任。——钱穆《国史大纲》问题设计:在理学盛行的宋代,士大夫有着怎样的品格?设计意图:引用钱穆《国史大纲》中的话,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认识到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与皇帝“共治天下”,从而把握明清儒学的源头——宋明理学。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宋代统治阶级加强统治的需要,稳定了社会秩序。突破难点——创设情境1.士商合流2.专制

5、强化3.理学空谈设计意图:提供相关图文史料创设历史情境,打通古代思想文化演进与政治、经济文明发展之间的联系,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多角度探究。该设计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明中后期以来的时代特征,冲击着旧的等级观念,传统儒学因脱离现实而衰,亟需重构已有社会秩序。王学的流行使某些人顺着自然之性而行,如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因“脱世”而衰:秩序危机治国平天下沧海横流风雨如晦……第二章顾炎武的生平事迹第一节“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早年求学(1-32岁)第二节“从军无限乐,早赋仲宣诗”——南明抗清(3

6、2-35岁)第三节“混迹同佣贩,甘心变姓名”——秘密活动(36-45岁)第四节“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游历著述(46-60岁)第五节“一身长飘落,四海竟沦胥”——最后岁月(61-70岁)……——陈祖武《顾炎武评传》目录(节选)因“归世”而跃:秩序重建攻克重点——小组讨论、比较分析顾炎武治国平天下顾氏家训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土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顾炎武《三朝记事阙文序》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

7、来燕去自成窠?——顾炎武《精卫》(《亭林诗集》卷一)抗清到治学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皮肤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究心实学、匡时济世专制强化士商合流理学空谈治国平天下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益何哉!——顾炎武《亭林文集》问题设计:顾炎武的“明道”与传统儒家有何不同?自万历中矿税以来,求利之方纷纷,且数十年,而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然则治乱盈虚之数从可知矣。为人上者,可徒求利

8、而不以斯民为意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二问题设计:顾炎武对“国窘民贫”的分析体现了他在经济思想上与以往有何不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徐世昌《清儒学案·亭林学案》问题设计:顾炎武对君主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明道救世自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