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ID:13869867

大小:781.00 KB

页数:96页

时间:2018-07-24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1页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2页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3页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4页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一)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岁   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2、。(4分)【参考答案】 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解析】1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

3、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理解鉴赏评价)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还有“双关”手

4、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有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诗歌简赏】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

5、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

6、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二)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

7、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

8、A   2、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2010年的诗歌鉴赏,既没考意象,也没考意境,炼字也没考,就剩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