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ID:13871167

大小: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_第1页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_第2页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_第3页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连开发区第十高级中学语文导学案编号:使用时间:2012年月日制作人: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主管领导签字: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课题:游褒禅山记学习目标: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2.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谬”等词语;归纳“道、乃、然、盖、文”等多义词的义项。3.辨析词类活用现象——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写法。重点:学习“即事明理”的写法,指导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研习第三段。难点: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及“乃”“道”“盖”“文”多义词辨

2、析,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当天落实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本中的内容,熟记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题。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我的疑惑”处。一.相关知识作者及作品学生读注释①了解作者及课文,教师补充。关于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传有“天变不

3、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王安石还是一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辟。二.教材助读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不论研求高深的

4、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求学的人们对于学问必须“深思而慎取”。这两点都是值得借鉴的。王安石在一生从政、治学的道路上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前进的。了解作者的这些生平事迹,更能深刻地理解这篇游记体散文所蕴含的深意。三.预习自测(自测题体现一定的基础性,又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只有“细心才对,思考才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褒禅()庐冢()仆道()梵语()昏惑()华山()窈然()瑰怪()罕至()胜道()懈怠()2.对照注释,理解相关词义。我的疑惑?(请你

5、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同学探究解决)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二.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一)基础知识探究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问】本文是游记,从第一段的交待看,作者参观游览的三个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全文看,作者又是以记游____________为主,课文第二段就先后写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的情况,其重点又在记游____________。明确:三个点是:慧空禅院,到华山洞又到仆碑。从全文看,记游华山洞为主,课文第二段就先后写了游前洞、后洞的情况,其重点又在记游后洞。提问:王安石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人,著名的__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__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唐宋____________”之一,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是他的传世名作之一。此文把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____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____________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道理。【明确】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时临川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中,《游褒禅山记》是他的传世名作之一。此文把游山和治学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借游山的体验,说明了处事、治学,都要“尽吾志”和“深思”的道理。(二)知识综合应用探究1.概括这两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什么表达方式?(讨论后学生回答)明确:本

8、文是游记,1、2两段主要记叙游山的见闻和经过。第一段是把所游之地交代清楚(所游之地有褒禅山、慧空禅院、华山洞),本段主要说明褒禅山和华山洞名称的由来,辨识如“华实”之“华”应为误读。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介绍出前洞、后洞的方位,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