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法学专科毕业论文

电大法学专科毕业论文

ID:13874583

大小:4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4

电大法学专科毕业论文_第1页
电大法学专科毕业论文_第2页
电大法学专科毕业论文_第3页
电大法学专科毕业论文_第4页
电大法学专科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大法学专科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池州分校毕业设计(论文)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姓名班级法学专科专业法学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3年03月18日至2013年05月10日9目录摘要:……………………………………………………2一、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内在含义及其深层机理……………3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缺陷…………………………4三、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完善………6参考文献………………………………………………………99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摘要】:诉讼权利平等,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

2、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目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己经初步确立了这一原则的相关规范,然而,却并未明确其内在含义及其深层机理,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诉讼制度,而这些制度的落实最终还需要相关诉讼权利主体在诉讼过程中能够全面地平等地运行以及裁判主体严格地贯彻执行。【关键词】:诉讼权利;平等;含义及机理;缺陷;完善。一、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内在含义及其深层机理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具有统率具体

3、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的功能。《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从这一原则的立法内容上看,它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民事诉讼法赋予当事人双方平等的诉讼权利1.当事人双方共同享有的诉讼权利。如,请求司法保护、提供证据、进行辩论、提出上诉、申请再审与执行等诉讼权利,原被告均享有,是完全平等的。2.当事人双方对等享有的诉讼权利。即某些诉讼权利分属于原告和被告各自享有,但又是相互对等的,以对等寻求平衡,达到诉讼权利的平等。如:原告享有起诉权,

4、被告享有答辩权,原告有权提出诉讼请求,被告有权反驳诉讼请求或提出反诉等。(二)人民法院应当为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提供便利和保障在诉讼中,要求作为行使国家裁判权主体的人民法院必须做到:1.履行告知义务。告知当事人他们所享有的诉讼权利有哪些、应如何行使、何时行使以及不及时行使将会产生的法律后果。2.为当事人平等行使诉讼权利提供便利条件和机会。包括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在时间、场合、方式上等有相当的保障。93.保持中立。在诉讼中,人民法院应与利益处于冲突状态的双方当事人保持“等距离”,处于一种超然的、不偏不倚的地位,

5、对各方当事人平等对待,居中裁判。(三)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设置的深层机理众所周知,诉讼作为解决争议的活动,实际上也就是在当事人之间合理地分配程序性和实体性权利和利益的过程,它本质地要求将公正作为其最高价值。而一项诉讼程序能够充分发挥当事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裁判者处于中立地位,减少个人偏见,并将判决建立在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乐意接受的基础上,那么,依照该诉讼模式设计的民事诉讼程序就是公正的。从《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及上述分析看,诉讼权利平等原则首先体现在立法上对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平等分配,其次,又要求对当事人行使

6、诉讼权利应有平等地保障。这样,诉讼当事人便具有了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的机会,这是程序公正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事诉讼程序公正理念的制度形态。世界各国无论采取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还是采取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其立法都十分强调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对抗,将双方置于平等的地位,使双方均等地获得攻防的手段和机会,诉讼制度本身对哪一方都要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这是程序公正的必然要求,也是民事诉讼法的目的之所在。之所以要保持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攻防平衡,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当事人双方各执一端、法院居中裁判这一等腰三角形诉讼结构所决定的,它最直观地体

7、现着程序公正的最高价值理念。倘若在诉讼制度的设置上,原告的攻击力量大于被告的抗辩力量或与此相反,均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当事人之间的攻守平衡,从而扭曲、异化民事诉讼结构并最终殃及程序公正的实现。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缺陷诉讼公正是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基本价值取向。然而,全面审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不难发现其中某些诉讼制度的建构并不完全符合甚至直接背离了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要求和价值理念,致使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实质上产生失衡。从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实际运行来看,本人认为这一原则的

8、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9(一)理论缺陷。从理论角度来看,我国现今的有关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诉讼法学理论仍有诸多分歧:一方面,由于我国的民事诉讼立法并未明确这一原则的实质内涵,因而在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内涵界定等方面出现了诸多的不协调。另一方面,应向国际本位靠拢。基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对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因而要科学合理的完善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诉讼法学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