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论文 华永二矿9万吨安全通风设计.doc

毕设论文 华永二矿9万吨安全通风设计.doc

ID:13876719

大小:2.29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8-07-24

毕设论文 华永二矿9万吨安全通风设计.doc_第1页
毕设论文 华永二矿9万吨安全通风设计.doc_第2页
毕设论文 华永二矿9万吨安全通风设计.doc_第3页
毕设论文 华永二矿9万吨安全通风设计.doc_第4页
毕设论文 华永二矿9万吨安全通风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设论文 华永二矿9万吨安全通风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永华二矿90万吨安全通风设计1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1矿区概述1.1.1位置与交通永华能源有限公司二矿(即焦村煤矿)位于偃师市缑氏乡境内,北距偃师市区32km,井田属于偃龙矿区郭村井田一部分。二矿与偃师市区之间有柏油公路相连,井田深部工广位于公路西测240m。沿该公路向北10km可在顾县与郑洛公路相交,向北约5km在侯氏镇与207国道相连,向南10km与郑州至少林寺高速相连,交通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1-1:图1-1矿区交通位置图1.1.2地形地貌及水系矿区位于嵩山山脉北麓的山前平原区,全区多被第四系覆盖,仅有零星基岩出露,地表南北向冲沟发

2、育,总体地势南高北低,最高点位于矿区4001孔南矿区边界处,标高279.5m,最低点位于矿区石家寨北矿区边界处,标高174.4m,相对高差105.1m。本区属黄河流域伊河水系。伊河位于矿区外围北部,发源于栾川县西部的伏牛山区,经嵩县、伊川、洛阳,向北东至偃师市岳滩境内与洛河汇合后称伊洛河,东流至巩义市东北的神堤渡口注入黄河。区内无河流,仅有冲沟形成的溪流(铁窑河等),雨天有水,雨后即干。雨季洪流沿冲沟由南向北排泄,最终注入伊河。区内无大型水库,地表水体主要为冲沟筑坝形成的小型水库以及人工开挖的小水塘,这些水体的储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矿井排水

3、汇集而成。区外南部有陆浑东一干渠由西向东蜿蜒通过1.1.3气象矿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冬寒夏炎,春秋多风,四季分明。年降水多集中于7、8、9三个月,据洛阳市气象台资料,最高气温44.2℃(1966年6月20日),最低气温-18.2℃(1969年2月1日),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595.8mm,年平均蒸发量1907.8mm;最大冻土深度18cm,无霜期204d,最大风速21m/s。1.1.4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1.1.5矿区经济概

4、况本区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多以采矿业为主,辅以石料厂、水泥厂。农业以小麦、玉米等种植业为主。1.2井田地质特征1.2.1井田地层根据钻孔揭露,地层由老到新有:寒武系、中下奥陶系、中上石炭本溪组、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及第四系,如图1-2所示。除寒武系、奥陶系地层沿矿区南部山坡边缘广泛出露外,其余均为零星出露。1)寒武系(∈):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岩性有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2)中、下奥陶系(O1-2):灰色灰岩,白云岩。3)中石炭本溪组(C2b):铁铝层,以铝土矿、铝土页岩组成,一般厚12m。4)上

5、石炭太原组(C3t):为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地层,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三段,自下而上分为下部灰岩段、中部砂岩段和上灰岩段。下部灰岩段一般厚24m,由煤层及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含煤四层(一1~一4);中部砂岩段一般厚40m,由深灰色中细粒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夹薄层石灰岩,含煤三层(一5~一7);上灰岩段一般厚18m,由石灰岩、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中细粒砂岩组成,含煤二层(一8~一9),上部L9灰岩顶界与二叠系分界。5)二叠系(P):与石炭系整合接触,总厚820m。(1)下二叠统山西组(P1s):一般厚60m,为一套过渡相为主的含煤地层,分

6、四段。二1煤段:泥砂岩及煤层组成,一般厚17m,内含1~2层煤,其中二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大占砂岩段:为长石石英砂岩,一般厚15m,为标志层之一;香炭砂岩段:长石石英砂岩、泥岩组成,一般厚31m;小紫斑泥岩段:由灰绿色泥岩、紫斑泥岩、灰色粉砂岩组成,一般厚13m。(2)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x):一般厚81m,下部砂锅窑砂岩,厚14m,为石英砂岩,底部含小砾石和泥质包体,为标志层;上部为紫色、紫色斑块状泥岩、一般厚18m,含泥土质为标志层。(3)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s):本组厚度一般为568m,与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主要由暗紫色、紫

7、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灰白色、灰绿色—粗粒砂岩组成。(4)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2š):厚度450m,由紫红色砂岩、泥岩、砂质泥岩组成,泥岩和砂质泥岩中含钙质及少量铝土质。6)新生界(CZ)第四系(Q):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0~200m,西厚东薄,由黄土、卵石、沙、粘土组成。1.2.2地质构造矿区位于偃龙煤田中段,位居华北板块南部的嵩箕构造区西部,区域构造格局受南侧的秦岭~大别板缘带和东侧的郯庐断裂带的制约,构造形态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变形。矿区位于嵩山背斜北翼,为一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形态,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15~25°。区内钻探、三

8、维地震控制断层共计11条,均属正断层,尚未发现褶曲构造,故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1)构造运动本区域曾历经嵩阳、吕梁、少林、加里东、印支、燕山、喜山构造运动,各时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