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第六章 矿山地质灾害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第六章 矿山地质灾害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ID:13883679

大小:3.61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4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第六章 矿山地质灾害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_第1页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第六章 矿山地质灾害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_第2页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第六章 矿山地质灾害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_第3页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第六章 矿山地质灾害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_第4页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第六章 矿山地质灾害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第六章 矿山地质灾害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6.1固体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1、固体矿产资源固体矿产资源泛指以固态产出的矿产资源,同样包括固态的金属矿产、固态的非金属矿产和固态的能源矿产。2、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类从地质学角度,矿产资源的成因可分为内生矿床型矿产资源、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型矿产资源。内生矿床是由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内生矿床既可由岩浆作用形成,也可由气化热液作用形成。除了与火山、热泉等有关的内生矿床产于地壳表层外,其他的都产在地下一定深度,是在较高温度和较大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内生矿床的控制成矿因素包括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成矿物质来源、岩浆岩类型、气化热液的

2、性质与成因、控矿构造类型、温度、压力、深度和围岩性质等。内生矿床的种类多,分布广,经济价值大。外生矿床是在地球表层由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是在岩石圈表层与水圈、大气圈及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下,成矿物质经过迁移和富集形成的。外生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表层,有一部分是地内物质通过火山、喷气或热泉等带到地表的。外生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它包括全部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绝大部分的铝矿和锰矿,大部分钴矿和铁矿以及一部分有色和稀有金属矿产,还有重要的农肥和化工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上述外生成矿作用的各种因素基本上决定于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地貌、气候及其影响下的水文、植被

3、等,而这些因素又与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有联系。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地壳表层发生的地质作用可分为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前者破坏了地表岩石,改变其矿物组成,基本上在原地或附近形成新的物质堆积;后者将风化产物由水、风等运移到适当地点主要是湖、河、海中而分别堆积。通过这两种地质作用而使某些物质富集成矿,因此外生矿床又进一步分为风化矿床和沉积矿床。3、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与分布能源矿产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探明储量的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钍、地热等8种,目前已建成能源矿山、油田共10613处。煤、石油、天然气在世界和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分别为9

4、3%和95%左右。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结构不理想,煤炭资源比重偏大,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1)煤炭资源分布规律: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是蕴藏量大,但勘探程度低;煤种齐全,但肥瘦不均,优质炼焦用煤和无烟煤储量不多;在地域分布上呈现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格局,以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为界,以西地区查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87%,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为界,以北地区的查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的90.5%。按行政区域来说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省(区),其次是贵州、宁夏、安徽、云南、河南、山东、黑龙江等省(区)(图6-1)。图6-1

5、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2)金属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中国属于世界上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金属矿产在中国基本上都有探明储量。其中,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的有钨、锡、锑、稀土、钽、钛,居世界第二位的有钒、钼、铌、铍、锂等。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于几个地区,如铁矿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冀北和山西等3大地区,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等省区;中小型矿床所占比例大,大型、超大型矿床所占比例小(图6-2)。图6-2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图(3)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规律:中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产品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全国现有探明

6、储量的非金属矿产产地5000多处。大多数非金属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丰富,其中菱镁矿、石墨、萤石、滑石、石棉、石膏、重晶石、硅灰石、明矾石、膨润土、岩盐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磷、高岭土、硫铁矿、芒硝、硅藻土、沸石、珍珠岩、水泥灰岩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理石、花岗石等天然石材,品质优良,蕴藏量丰富;钾盐、硼矿资源短缺。4、固体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我国是固体矿产资源大国,矿业充分发挥了基础产业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固体矿产资源利用是我国一批矿业城市如“煤都”(抚顺、大同市)、“锡都”(个旧市)和“铁都”(鞍山市)

7、等得以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同时,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一系列岩、水、土的环境地质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即产生生态环境的负效应,给这些矿山城市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已造成的环境破坏、人员和经济损失以及相关的社会问题比较严重,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在局部地区引发了矛盾和纠纷。如正在开采的或已废弃的煤矿和金属矿产地既产生诸如岩溶塌陷、采空区塌陷、矿坑突水、滑坡、崩塌、泥石流、侵占农田等环境地质灾害,又会产生严重的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等环境问题,它既对当前的城市发展不利,又影响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重点讨论我国煤炭和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

8、用中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一、煤矿开采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