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ID:13886528

大小: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4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_第1页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_第2页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_第3页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_第4页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教学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培养环节和过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如果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培养合格人才就是一句空话,家长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学校就谈不上发展,路子会越走越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校及一些相对较为薄弱的学校,在谈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时,总是信心不够,借口百出,教育教学工作举步不前,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探索出一条如何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现状分析1、生源质量下

2、降近几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使得农村薄弱学校辖区内的学龄儿童数量大幅下降,学校生源锐减,同时生源质量也大幅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携子女进城务工。同时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许多比较优秀的学生转入城市就读,趋向优势教育资源,剩下的在校学生又由于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因素,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均不尽人意。我校就曾有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现在还留在我们学校上学的学生就只有两类了,一是‘笨人’,二是穷人”。针对这些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偏远山区的教育工作

3、者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教师水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农村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差和农村原有优秀教师的外流,使得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缺乏。我省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直接影响着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容忽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家长的教育观、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都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的指导。2、师资队伍现状堪忧一、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不浓,对新生事物接受得慢,教师们不求进取、固步自封。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

4、式如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教法根深蒂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习模式    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差,流失严重。 从工作生活条件来看,城区学校好于乡镇所在地学校,乡镇所在地学校要好于村小。条件差的农村中小学新教师不愿意来,出现队伍断层,青黄不接,老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低、观念陈旧,无法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由于农村小学大多实行包班任教,一个教师往往担任几科教学,负担较重,所以,很多教师动用各种关系,有的往城里调,有的调到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人才外流严重,最终导到导致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失衡。

5、由于年龄结构老龄化,再加上生源的减少,在本校内平行班数量减少或者一年级就只有一个班,工作效率无可比性,缺乏竞争意识,有些工作得过且过,彼此都差不多。虽然绝大部分老师的教学准备都合格,教案基本完整,工作积极性高,敬业精神强,但是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很难拔尖,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缓慢,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1、办学硬件陈旧在我县的城镇一些学校已装备多个多媒体教室,部分学校已在装备“白板”时,而像我们这类农村薄弱学校在“校校通”工程实施前,连网络都一直没通,现在通了,而在90年代购置的计算机

6、早已成了摆设,校校通所配置的几台电脑基本满足了学校办公用,老师们想在网上下载一些教学资源无法满足。校舍基本是危房,学校每年在公用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进行维修,但终是治标不治本。4、农村薄弱学校的优势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面:农村有一些更宝贵的、城镇所不及的有利因素,需要我们好好挖掘、好好研究。首先,农村学校与自然更贴近。农村孩子可以与大自然零距离地接触,这种体验是城市孩子无法体会到的。上学路上鸟儿唧唧喳喳,田野里麦子一片金黄,远处的山林郁郁葱葱,村边的小溪蜿蜒曲折,泥土气息弥漫校园。这些都是农村课程改革得天独厚的

7、资源,关键是怎么去挖掘和利用。其次,农村学校教育融入农村生产与生活当中。大部分的农村孩子在学习之余,是家中不可缺少的劳动力。在这里,“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得到了一定的还原。农村孩子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从而得到鲜活而生动的体验,而这正是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天然方法。再者,农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与城市师生间的陌生相比,农村是一个熟悉的乡土社会。教师和家长、学生同处在一个村子里,一个微型社会中,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之间与生俱来的熟悉与信任,是课程改革要求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二、

8、提高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措施1、营造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既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涵盖了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特色,以及校风、校纪等。良好的育人环境,会使广大师生时刻体验到校园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时刻享受到置身其中的幸福与自豪,从而对工作、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因此,作为薄弱校,要充分调动、鼓励学校广大师生,利用现有的校本资源,积极投入到和谐优美的育人环境建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