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淡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ID:13888476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4

浅淡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淡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淡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淡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淡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淡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淡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摘要:古诗词的鉴赏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文化艺术修养,但学生普遍对鉴赏诗词缺乏兴趣,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文章提出了反复朗读、了解作者和相关背景、解读诗词要通解文字、把握作品的整体意境等几种方法。  关键词:鉴赏;朗读;背景;通解文字;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125-02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今优秀诗词浩如烟海,中国古典诗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真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2、显示了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审美情趣。中学生适当鉴赏一些古典诗词,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在潜移默化中使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继承,具有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考导向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们对古诗词的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只知道背诵名句,读不懂诗词,找不到读懂诗词的路径,导致学生对鉴赏诗词没有兴趣,并逐渐对其产生畏难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诗词鉴赏能力。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呢?  一、要反复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吟诵来把握诗歌

3、的音乐美和语言美,从根本上体味诗歌的意蕴和思想感情,引发情感共鸣,为进一步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朗读虽是诗歌教学中的“老生常谈”,但“读”也要掌握一定的窍门,可采用以下三步法:①范读。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朗读过程中将自己投入其中,读出自己的感悟,通过声调、节奏、平仄、轻重等的变化来感染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②齐读。使学生读准字音,感知诗词内容,初步把握情感脉络,进一步自己体会诗味。③选读。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分别朗读重点诗句,并进行记忆背诵。诗人浓烈的情感、深邃的思想、独特的风格,只有在读

4、中才能透彻地理解,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心领神会。如教学杜甫的《旅夜书怀》,教师先以沉郁、厚重之感朗读示范,再指导学生齐读,学生读到“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时,学生便一下子触摸到诗人的心,悟出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在诵读中,学生的情感得以升腾,思维得以训练,感受到古诗词的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坚持下去,学生就养成了朗读古诗的好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熟读与背诵的基础上,再进行鉴赏就会事半功倍。  二、了解作者和相关背景  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可以说,充分了解诗歌写作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

5、歌意境的前提和钥匙。了解作者就是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形象的塑造,还是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选用、作者的个性、在作品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了解作品有助于从整体上感受作品。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当时作者因故遭到贬官,正处于仕途低谷,而他与自己的弟弟子由七年未曾谋面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中秋佳节的到来使作者难免有伤感的情怀。因此,在词的上片,或多或少地流露出作者那种悲观、想要逃避现实的情绪。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的这些经历,就很难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悲观和逃避现实。但在词的下片,作者又认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6、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经历了这样的人生低谷,作者还能这样豁达乐观,体现了其豁达的胸襟。又如,杜甫在写《春望》的时候,他正好经历了安史之乱,面对着山河破碎,国都的沦陷,他产生了一种悲伤、沉痛的感情,所以在诗中就抒发了他的思国怀乡之情。诗句里边,除了对故国沦陷的哀伤以外,还有跟他的亲人失散以后的悲伤,或者思念之情。因此,在这首诗里边,不论是花还是鸟,或者是树木,都带上了诗人的一种悲伤的情感,传递给读者的就是一种悲伤。但是,如果教师不给学生介绍“安史之乱”的话,学生就会对杜甫的“悲”难以理解,学生可能就会想: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7、正是充满希望的时候,他为什么悲呀?可见,如果不了解作者和相关背景,学生就无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无法理解作品,更谈不上去鉴赏作品。  三、解读诗词要通解文字  诗词的语言是凝练而生动的,炼句、炼字的目的是炼意,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表达更深的思想感情。例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形容词“绿”用作动词,通过两岸植物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一年又逝的惋惜。又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和“圆”生动地道出了王维用词的确切和形象,此联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

8、之美溶为一体,画面壮观,它字确实难以代替。  四、鉴赏古典诗词,必须把握作品的整体意境  不能在鉴赏过程中把词分割得支离破碎,只有把它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正真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