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ID:13892740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4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_第1页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_第2页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_第3页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_第4页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调节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神经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反射弧结构图,突触结构图的观察,培养细致入微的读图能力。(2)通过兴奋传导过程的学习,学会理解生命的动态过程3.情感目标(1)体验自身的神经活动和神经调节对自己生命活动的影响,学会科学生活,合理用脑。(2)通过递质知识的学习,树立“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观念。二、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三、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四、教学过程  

2、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应。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教

3、师强调反射概念的三要素,并且指出,反射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结果。 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学生: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反射的结构基

4、础又是什么呢?  学生:反射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  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识图。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  通常脊椎动物的反射弧,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

5、经元,它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略)  神经元之所以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是与它的结构相适应的。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教师强调神经纤维的概念: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从微观上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导,特别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的传导  (1)

6、神经纤维的传导  1)、静息电位(外正内负)设问:静息电位是怎样形成的?受到刺激2)、动作电位(外负内正)观察:兴奋部位与静息部位的电位差注意: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外电流方向哪个一致?3)、局部电流思考:如果刺激在神经纤维的中间怎样?4)、兴奋传导设问:1)传导速度怎样?与金属导线一样快吗?——信息高速公路,宽带2)相邻神经纤维之间会发生信息短路吗?3)有什么办法使传导停止吗?(麻醉药物)4)根据你自己跑长跑的亲身体验,你认为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更易疲劳还是肌肉更易疲劳?有什么意义?(心有余而力不足,适应变化的环境)5)、恢复为静息电位(2)兴奋的传递: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

7、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