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ID:13901571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4

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_第1页
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_第2页
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_第3页
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_第4页
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 生态经济  综合规划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 生态经济  综合规划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 生态经济  综合规划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 生态经济  综合规划区域生态经济回顾与展望论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 生态经济  综合规划  [论文摘要]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是生态科学和经济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它对识别区域的生态经济特征,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文章回顾了我国生态经济功能区

2、划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分析和评价了生态经济区划的研究方法,并对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近年来,由于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了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当今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人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以往的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规划主要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然而,以往单一的区域生态区划或经济区划难以解决如何使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同、持续发展的难题,所以区域规划的重心开始向综合

3、考虑生态、经济功能转移,把区域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来考虑的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就此应运而生.目前许多学者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经济区划进行了研究.本文回顾了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发展,系统总结、分析和评价了生态经济区划的研究方法,并对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区域生态经济功能区划回顾  区域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是利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经济系统功能协调演进的综合区划,它强调生态学基础和经济发展规律,全面考虑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内的生态因子,根据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所构成的空间组

4、合形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划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生态经济单元.自产生以来,区域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  1.1区划自然(生态)功能区划  竺可桢于1931年发表的“中国气候区域论”标志着中国现代自然区划的开始,随后黄秉维于20世纪40年代初首次对我国的植被进行了区划.2O世纪5O年代,在对我国自然资源深入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自然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自然地域的区划原则和指标体系.其中最具影响和最完整的是在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编写出版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它明确了区划的目的,拟定了适合中国特点又

5、便于与国外相比较的区划原则和方法.与此同时,许多省区也分别完成了各自的自然区划.20世纪8O年代,各单项区划和综合自然区划方案更加趋于完善,并出版了《中国植被》、《中国土壤》和《中国自然地理》丛书等一系列论著.  1.2区划生态经济功能规划  依据客观自然地理的分异规律性所进行的自然区划,主要停留在对自然表象的认识上,区划指标过于单一,不能满足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总结我国生态建设有关经验的基础上,环境学家马世骏教授于1981年首次提出了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他指出:“当代若干重大社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关系到社会体制、经济

6、发展状况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自然是三个不同性质的系统,但其各自的生存和发展都受其他系统功能、结构的制约,必须当成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来考虑”_3].王如松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城市和农村是一个以人类活动为纽带,由社会、经济与自然三个亚系统组成的相互作用与制约的复合生态系统E43.在这一基础上区域规划由单纯的自然生态分析向涉及自然、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转变,经济生态规划随之逐渐展开.1989年周纪伦等主持的上海郊区生态经济规划以区域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为划分对象,构造了一个能反映城乡地区生态经济系统整体特征的框图模型,开创

7、了国内区域生态经济综合区划的先河].自此以后,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生态经济综合区划蓬勃开展起来.  2区域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方法  在构筑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理论的同时,区划实际工作者也在方法上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创立和引进了许多区划方法.下面主要介绍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2.1系统聚类方法  首先把各个对象各自归为一类,然后每次将最相似的两类合并,合并后重新计算新类与其他类的距离或相近性测度.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对象归为一类为止.方法是将分类单元对应的指标因子构成分类矩阵,首先用标准后的数据计算分类单元的相似系数,最常用的方法是欧式距离

8、法;最后进行聚类分析,较常用的是最短距离法和最长距离法.  早期运用系统聚类方法的规划很多.其中卢兰、蔡秋等就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槽渡河流域的农业做了生态经济区划,将其划分为了5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