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摘要.ppt.convertor

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摘要.ppt.convertor

ID:13902701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4

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摘要.ppt.convertor_第1页
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摘要.ppt.convertor_第2页
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摘要.ppt.convertor_第3页
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摘要.ppt.convertor_第4页
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摘要.ppt.convertor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摘要.ppt.convertor》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土力学地基基础》复习摘要第0章绪论1、基本概念土力学;地基;基础;持力层下卧层;软弱下卧层;天然地基;人工地基;基础埋深;浅基础;深基础2、地基与基础设计的基本条件(1)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值。(2)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3)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第一章工程地质1、第四纪沉积层(1)残积层母岩经风化、剥蚀,未被搬运,残留在原地的岩石碎屑,称为残积层。以残积层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应注意不均匀沉降和土坡稳定性问题。(2)坡积层雨水和融化雪水洗刷山坡时,将山上的岩屑顺着斜坡搬运到较平缓的山坡或山麓处,逐渐堆积形成坡积层。

2、坡积层厚薄不均匀,土质也不均匀,孔隙大,压缩性高。以残积层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应注意不均匀沉降和土坡稳定性问题。(3)洪积层由暴雨或大量融雪形成山洪急流,冲刷并搬运大量岩屑,流至山谷出口与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洪积层。以洪积层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应注意土层的尖灭和透镜体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需要详细进行工程勘察。2、不良地质条件(1)断层(2)节理(3)滑坡引起滑坡的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4)地下水1)承压水对工程的影响2)土的毛细性对工程的影响A:毛细水的上升是引起路基冻害因素之一;B:对建筑毛细水上升引起地下室过分潮湿;C:毛细水的上升可能引起土地的沼泽化和盐

3、渍化;D:当地下水有浸蚀性时,毛细水上升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中的混凝土、钢筋等形成浸蚀作用。3)达西定律4)动水力GD土体中渗流的水对单位体积土体的骨架作用的力,是水流对土体施加的体积力,kN/m3。水在土中流动的过程中将受到土阻力的作用,使水头逐渐损失。同时,水的渗透将对土骨架产生拖曳力,导致土体中的应力与变形发生变化。这种渗透水流作用对土骨架产生的拖曳力称为动水压力。用GD表示(kN/m3)。5)流土和管涌A:流土:地下水流动时,若水流的方向由上向下,此时动水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使土颗粒压得更紧,对工程有利。如果地下水水流方向相反,动水力的方向与重力

4、方向相反。当动水力足够大时,会将土体冲起,造成破坏。当动水力GD的数值等于或者大于土的浮重度时,土体被水冲起的现象,称为流土。icr称为临界水力坡降,即将产生流土。B:管涌当土体颗粒级配不连续时,水流可将土体粗粒孔隙中充填的细粒土冲走,破坏土的结构,这种作用称作管涌。长期管涌的结果,形成地下土洞,土洞由小变大,可导致地表塌陷。C:流土与管涌的区别a:流土发生时水力梯度i大于临界水力梯度icr,而管涌可以发生在的情况下;b:流土发生的部位在渗流逸出处,而管涌发生的部位可以在渗流逸出处,也可以在土体内部;c:流土破坏往往是突发性的,而管涌破坏一般有一个时间发展过程

5、,是一种渐进性质的破坏;d:流土发生时水流方向向上,而管涌发生时则没有此限制;e:只要水力梯度达到一定数值,任何类型的土都可以发生流土破坏;而管涌只发生在有一定级配(如不均匀系数Cu>10)的无粘性土中,且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颗粒的直径。第二章1、土的结构:(1)单粒结构;(2)蜂窝结构;(3)絮状结构2、土的构造(1)层状构造;(2)分散构造;(3)裂隙构造(4)结核状构造3、土的工程特性(1)压缩性高;(2)强度低;(3)透水性大;4、土的颗粒级配(1)土的粒径:d60—控制粒径d10—有效粒径d30—中值粒径(2)不均匀程度:Cu=d60

6、/d10—不均匀系数Cu≥5,级配不均匀(3)连续程度:Cc=d302/(d60×d10)—曲率系数5、土的物理性质(1)土的物理性质指标1)土的密度、有效密度、饱和密度、干密度土的重度、有效重度、饱和重度、干重度2)土粒的比重3)土的饱和度4)土的含水量5)土的孔隙比和空隙率(2)无粘性土的密实度(3)粘性土的物理性质(4)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5)粘性土的灵敏度(6)粘性土的触变性饱和粘性土受到扰动后,结构产生破坏,土的强度降低。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随时间又会逐渐恢复的现象,称为触变性。土的触变性是土的结构联结形态发生变化引起的,是土微观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宏

7、观表现。第三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1、土中的自重应力(1)竖向自重应力由σcz分布可知竖向自重应力的分布规律为:1)土的自重应力分布线是一条折线,折点在土层交界处和地下水位处,在不透水层面处分布线有突变;2)同一层土的自重应力按直线变化;3)自重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4)在同一平面自重应力各点相等。(2)水平向的自重应力(3)地下水位的变化对自重应力的影响2、基础底面的压力(1)轴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2)偏心荷载下的基底压力3、基底附加压力4、地基中的附加应力5、地基沉降量计算(1)分层总和法1)划分薄层hi①不同土层界面;②地下水位标高处;③每层厚度≤0

8、.4b(基础宽度);2)分别计算每分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