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附录-高一上地理期末课本重点

地理复习附录-高一上地理期末课本重点

ID:13930783

大小:17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5

地理复习附录-高一上地理期末课本重点_第1页
地理复习附录-高一上地理期末课本重点_第2页
地理复习附录-高一上地理期末课本重点_第3页
地理复习附录-高一上地理期末课本重点_第4页
地理复习附录-高一上地理期末课本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复习附录-高一上地理期末课本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地理期末考课本知识重点专题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系统天体是宇宙中物质主要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大行星,小行星,矮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6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知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人类目前所能观察到的宇宙62.太阳系6冥王星“出局”主要原因: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降为矮行星63.太阳光球色球日冕亮度:降温度:升肉眼看到的是光球(太阳最内部)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以11年为一个活动周期。太阳活动异常会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使天气气候异常,扰乱磁场产生磁暴。4.地球地球适宜生命居住的原因: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2、②体积质量适中(吸引适宜的大气)③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昼夜更替与季节轮回节奏适宜)专题二月球1.月球月球体积为地球1/49,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月球表面基本没有大气(无风),表面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特征。公转周期为27.32日,方向与其自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2.月相(见下页图)专题四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6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3、: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平均1º/日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 1.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经度:1hper15°4minper1°※时区:从某0°或180°(未知)经线两边经度递减,则该经线为180°,且此经线西

4、面(左面)为东经,东面(右面)为西经;两边经度递增,则该经线为0°,且此经线西面为西经,东面为东经。662.地转偏向力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公转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  回归年:365又1/4天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23º26’  6专题五板块运动1.6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板块:亚欧板块、非洲版块、美洲版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2)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多火山,地震等)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张裂或碰撞,造就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3)板块张

5、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ATTENTION:山脉: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大高加索山脉,阿尔卑斯山脉)2.地震与火山(1)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之间的距离叫震中距。(2)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叫震级。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30倍。(3)地震的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来表示。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①震级(大)②震源(浅) ③震中距(小)世界主要地震带

6、: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版块及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包括西太平洋岛屿和东太平洋的美洲西部地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横跨亚欧非三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版块、印度洋板块的结合地带;大洋中的洋脊也是地震经常发生的地带地震前兆:地下水变浑浊、动物狂躁不安、小震频繁、地面变形等。世界四大火山主要分布带:环太平洋火山带、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以及洋底火山带。专题六岩石与矿物(1)岩石岩浆岩又称火成岩(花岗岩,玄武岩)是岩石圈的主体,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沉

7、积岩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变质岩:大理岩,板岩(2)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专题七地貌1.主要的地貌类型基本地形地貌堆积侵蚀典型分布区平原流水三角洲、冲击平原、冲击岛“V”形谷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丘陵喀斯特石钟乳、石笋、石柱溶洞西南,云贵山地海岸滩地,海滩海蚀洞,海蚀崖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杭州湾为界)高原风成沙丘风蚀蘑菇、风蚀柱新疆(中国风力资源从沿海到内地递减,过季风界再递增)盆地黄土塬、梁、峁陕西、山西(黄土涂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矿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6水土流失严重:1.土质

8、疏松2.植被稀少3.多暴雨治理措施:1.植树造林(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