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慢病管理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慢病管理系统

ID:13931864

大小:5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慢病管理系统_第1页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慢病管理系统_第2页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慢病管理系统_第3页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慢病管理系统_第4页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慢病管理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慢病管理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慢病管理系统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而慢性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本文介绍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慢病管理系统,可以让患者自己检测慢病相关的指标,并从系统中得到有益的健康指导,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从而降低慢病治疗的代价。一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的改变,各种慢性疾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慢性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高达80.9%。另一方面,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最

2、大因素之一就是慢性病,以上海为例,2008年老年人口中就有73.76%患有慢性疾病。   与其他疾病相比较,慢性病具有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的特点,因此针对于患者日常生活的干预治疗显得尤其重要。在目前中国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慢性病高危人群、患者的远程监控、及时防治,是相对有效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分布式服务技术为基础而实现的慢病管理系统:通过集成的各种体征传感器,可以远程监控慢病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医生的远程诊疗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让慢病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期及时获得治疗。由于使用了服务组件架构技术,系统各组件都可以独立

3、运行并提供Web服务,而各组件间通过服务组件架构技术进行组装,从而可以让各组件独立演化而不会互相影响,同时可以方便的进行功能扩展。二系统架构介绍   慢病具有多样性,不可能存在通用的管理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慢病的防治方法也可能改变。因此慢病管理系统本身必须考虑其修改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目前,由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实现了系统各组件间的松散耦合而被广泛采用,慢病管理系统将采用SOA架构来实现不同组件间的松散耦合,让各组件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分别演化而不会彼此影响。   整个系统架构见图1,图中各组件间通过

4、Web服务(WS)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松散耦合。图中上半部分是系统特有的组件,需要自行开发;而下半部分则是通用组件,有相应的软件实现,只需选择现成的软件并将其发布为服务即可。   系统的特有组件包括药物库、循证医学、个人健康档案、慢病管理服务、体征传感集成服务5个组件。慢病管理系统应用界面是所有服务的集成展示组件,通过集成后台提供的组件服务,由用户通过Web界面、手机应用或其他手段来进行慢病管理。    系统的通用组件包括了企业服务总线、事件流处理、服务组件架构、业务流程管理、诊疗决策服务,这5个组件都有相应的软件实现,慢病管理系统只是将其进行了整合,以实现SOA架构。其

5、中企业服务总线、事件流处理、服务组件架构是SOA架构的基础。企业服务总线用于集成不同的应用,它所提供的服务适配器可以让慢病系统和其他服务系统(如HIS、电子病历等)进行集成,从而解决了与其他医疗信息系统如何进行数据交互的问题。事件流处理用于监测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件,并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主要用于数据的实时分析、统计,可以用于审计工作。服务组件架构则用于将各种Web服务整合,重新封装为合适的组件服务,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容易将系统扩展为分布式服务。同时,对于服务使用者而言,这种扩展是完全透明的,可实现“服务云”的功能,而该技术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花大量的资金来创建“云

6、计算”基础架构就可以提供相似的功能。业务流程管理、诊疗决策服务用于可视化的创建慢病管理流程和诊疗决策,并将创建结果即时应用于系统中。由于系统开发人员往往无法真正了解医疗方面的内容,使用这两个组件便可以让医生参与到系统的设计中来,真正满足医生的业务需求,从而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慢病管理系统的完整架构,强调了SOA架构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关键字:欧姆龙三个人健康档案   在慢病管理的防治上,主要依靠的是患者自己的努力,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按时服药等,医生只是辅助作用。因此不同于以往以医疗机构、医生为中心的医疗信息系统,慢病管理系统是以慢病患者为中心进行设计,在

7、用户数据的设计上,也和以往的医疗信息系统完全不同。目前提出的个人健康档案是一种以拥有人为中心,综合管理个人健康信息的方案,能较好满足系统的设计需求。   另一方面,在慢病的管理中,医生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患者需要医生的专业知识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慢性病防治。为了让医生可以参与到慢病管理的过程中来,慢病管理系统与现有医疗系统的集成是必须要考虑的,其中包括了数据交换问题。为了保证与各种系统的正确对接与交互,最佳方法就是选择已有的标准。   中国目前关于个人健康档案的最新标准是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因此慢病管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