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光芒

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光芒

ID:13933956

大小:8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5

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光芒_第1页
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光芒_第2页
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光芒_第3页
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光芒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光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学生感受国学的光芒——谈《<论语>选读》教学的反思《〈论语〉选读》是语文出版社“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其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它选录了《论语》全书521章中的174章,且按照主题编辑成15课,其中政治主张及实践包含第1—4课,修身第5—9课,学习与教育第10—13课,哲学思想第14—15课。每一课都集中体现了《论语》中孔子有关的言论和思想。这些经典的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又能让学生领略多少呢?很多学生怕上《论语》,教师也怕教《论语》,有些人甚至抱怨,要上半个学期的《

2、论语》,那简直是一种精神折磨。我在第一次教完整本《〈论语〉选读》之后问学生,你们觉得学习论语有什么用,有的人甚至说,老师,我就为了应付那高考的背诵和论语探究题;只有极少的学生说从里面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有点启发引导的意味。虽然对于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深刻领会,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他们这些回答还是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论语〉选读》教学。没有反思,不能进步。一年的反思,第二次教《〈论语〉选读》,我从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调整,学生在课堂上较为活跃,有时也能迸出很多思想的火花,本人觉得效果还是比

3、较好的。第一,章节标注,让学生化繁为简。刚开始学《〈论语〉选读》的同学一定会被课本中众多的比如2.1,19.24等给弄糊涂了,到底这些是什么,有什么用。其实这是《论语》表示章节的序号。为了称说和阅读的方便,《论语》的一些不同版本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等等在每章前面都是标有序号的,比如1.1(第一篇第一章)、2.2(第二篇第二章)等。作为教材的《〈论语〉选读》保留了这种序号,只是把它们移到了每章的末尾,并加上了括号。例如: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4、有耻且格。”(2.3)(第一课《为政以德》)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14.38)(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这些标明出处的序号应该怎么规范而简便地称说并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那么,像这“2.3”该怎么读呢?该怎么处理呢?按规范,“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后的(2.3)应该读成“第二篇第三章”或者“为政篇第三章”。大多数老师讲课的时候读喜欢读成二点三。其理由无非是因为“第×篇第×章”读起来麻

5、烦,如“14.38”就要读成“第十四篇第三十八章”,非常费力,读成“×点×”比较省事。这些老师认为这是无伤大雅的事情。其实,读法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是“二点三”一读全然破坏了《论语》意蕴和美感。教师在教《〈论语〉选读》时,根据需要,一般不会逐条讲述,而会重新整合各章节,或提挈某一章,或补充另一章对主题进行拓展。比如教《高山仰止》一课的PPT,课件显示“阅读11.13、7.11、11.15、5.7、6.28章,看看子路是个怎样的人。”繁多杂乱的数字会使学生很费劲找这几章的位置。读成“第×篇第×章”很麻

6、烦,读成“×点×”又很不规范,怎么办?因为教材是按照主题来编排的,我觉得有个再简单不过的方法——自编章节,进行标注也就是把每一课的各篇各章像传统的标课文段落那样,在每一章开头标号全文的几章节。比如《为政以德》第一章至第十二章,共十二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意提挈某一章,同时,学生指向某一章,教师也能快速予以关注。细微处见真功夫。教学时这样处理可以让学生化繁为简,提高课堂的效率。第二,深情诵读,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一些人物个性鲜明的篇章,课堂上采用多种朗读的

7、方式,比如教师范读,学生读,小组读,赛读。在读的过程中,特别是要求学生理解说话者的身份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比较,进行朗诵,读给同学听,或者轮换身份朗读,这样同学们往往很积极,能主动地融入角色,深情并茂地读起来。整个课堂书声朗朗,学生也在读的过程中有了整体的感知,能仔细揣摩了不同人物的观点态度。这比老师满堂灌的分析各个章节要好很多。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只要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适当点拨,补充就可以了。[来源:学科网]比如在教《知其不可而为之》一课时,人物的不同特点就很明显。我将课文分为不同的场

8、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有人读出了孔子与三子对话中的坚定和无奈,有人读出了接舆的楚狂人的特色,有人读出了长沮、桀溺的言辞激烈,有人读出了荷蓧丈人的讽刺意味,有人读出了孔子最后“凤鸟不至”的无可奈何。在不断的诵读中,让学生体会各章的深意。第三,运用评点,让学生自主徜徉其中。评点,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评点法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它包括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教科书编者、读者与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